简评李鸿章的洋务活动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02

 

沈寂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西化运动,李鸿章是这一运动的开拓者。李鸿章自1862年带淮军到上海,与洋枪队接触,就深以中国军火远逊外人为耻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注: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2。)于是尽力倡导洋务。声言若不谈洋务,则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注:《洋务运动》(一),页268。)李鸿章虽没有留下有关论述洋务的宏篇巨著,却称自己的洋务实际是得手文字。通过李鸿章的活动,来探讨洋务运动,是最恰当不过的。

    (一)

  海禁大开,是中国人了解世界大势的前提。李鸿章说,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注:《洋务运动》(一),页267。)这个由海上来的洋敌,与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夷狄不同,他们攻占京师之后,并非为取而代之,而是为了。同时,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如要以兵力相角胜,即暂胜必终败。(注:筹议海防折。《洋务运动》(一)页41—54。)他拥护清政府提出在先安内后攘外方针下实行自强新政。不过清政府所说的自强,仍属传统意义上的人畏我,我不畏人的旧概念,并认为内患除则外侮自泯。(注:《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期。卷72·11。)李鸿章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注:《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因此,把传统的自强政策,改变成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新政是顺应形势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际,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达到高潮的时候,达尔文的《物种原始》,马克思的《资本论》相继问世,议会民主制风行于欧美各国。美国大步近代化,近代的德国、意大利也相继出现,东方的日本更急起直追。老大的清帝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一蹶不振,每况愈下。值此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向上,东方封建主义日趋没落的交叉点,正是李鸿章提出师夷自强主张的国际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李鸿章虽然不甚了解其所以然,但已感到其来势咄咄逼人,无可逆转,他看到欧洲各国的势力,由印度到南洋,由我国的东北直闯入边疆腹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锐气。他们每到一处,无不要求通商,致使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年一大变局也。……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驱逐出境。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主要成员之一,表现出不甘灭亡,探索出路的自信心,他清醒地认识到,闭关自守,孤立于世界之外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他说:华夷混一局势已成,我辈岂能强分界画。(注:复沈幼丹中丞,《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

  李鸿章对农民起义固然十分重视,但并不以发、捻为忧,认为有健将数人,动兵数万,当足了之。(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湘军、淮军在与农民起义作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讧与自戕。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军,是为了保存自身,保存自身又是自强的前提。洋务新政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际,当时的农民起义早趋低潮,鸿章所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之下,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实能持我长短,无以扼其气焰。(注:复陈筱舫侍郎,《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5。)盖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注:复徐寿衡侍郎,《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4。)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注:复罗椒生尚书,《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3。)

  李鸿章力争对外保和局,就是为自强新政争取时间。他在一分奏折中说: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恃耳,况彼(西方国家)有枪炮轮船也,亦不过创制于百数十年间,而侵被于中国已如是之速。若我果深通其法,愈推愈广,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他恺切陈词: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侮。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注:复王任秋山长,《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9。)

    (二)

  在19世纪中叶,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攸关的问题。李鸿章提出师夷练兵制器,是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注:《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继而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此等日用必需之物。(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是夺其所恃,引进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或者可以说是借西方的巫术来对付西方的巫师。李鸿章被戈登称之为最热心于西化的中国人,功绩正在于此。今略举要者如下。

  一、移植西方大生产方式

  李鸿章在1865年购置上海外商的机器厂时就指出:制造船炮军火各种机器,有通用者,有专用者。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9。)认识到机器制造是发展近代工业的关键。称机器生产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9。)1872年,李提议在官办的制造局里生产商船,并以船器为表里,带动开采、冶炼等煤铁业。他说,英国所以雄强于西土者,就是靠的煤铁。国防工业的发展,必然旁及机制、采掘等其它各业的发展,是经济规律所要求。

  机器生产较之寻常劳绩,奚啻倍蓰。(注:《洋务运动》(四),页35。)所谓寻常劳绩,即指手工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成本,是商品生产的通例。我国近代的纺织工业,就是这样兴办的,吾中华向来织布借人工,泰西竞尚机器,工半利倍。(注:《洋务运动》(七),页454—469,页239。)我国本有土布出口,迄1880年前后,出口量骤减,反有洋布进口,洋布价廉物美,无从禁制。因此,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

  当时的守旧士大夫,仍然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变怪神奇。李鸿章指出,其形象固显然可见,其理与法亦确然可解,依法仿制,则生生不穷,事事可通天下至奇之事,究必本于平常之理。(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9。)这实是回答了顽固者的非议。

  近代工业的发展,亦相应要求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工具的近代化。李鸿章认为铁路与电报的功用最大,东洋各国富强之基,胥赖以充拓。(注:复王补帆中丞,《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4。)铁路与轮船二者固并行不悖,尤其是铁路对国计军谋两事至关重要。他说,西方国家就是靠轮船与火车使环球力万里无阻不通中国今欲整顿一切新政,惟铁路为第一枢纽。(注:蔡尔康译《李鸿章历聘欧美记》页227。)

  二、引进竞争机制

  我国近代的经济竞争,最先始于运输商业部门,对手是外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商的轮船运输,把持了长江与沿海的航运业,排挤了传统的沙船运输,华商投资于外国轮船公司的,亦居十之七八。当时清政府正处于财源枯竭之秋,本想仍由官经理,不得任凭民间私相接受,竟遭英国公使的拒绝。李鸿章举办招商轮船局,就是为与洋商争利权,对旗昌、太古二洋行,展开了激烈竞争,彼此以降低运脚票价为手段。招商局每月赔本五、六万两,几乎被扼杀在摇篮里。李鸿章无经验,事先虽曾预料此举的艰辛,有时仍不免捉襟见肘。他说:运脚减则利息微,商情更多观望,……力实不足久支,设彼终不肯议和,竟有骑虎难下之势,是因此局关系商务,不可半途而废,致外人耻笑,并堕其得专中国利权之计,必应官商合力设法维持。(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于是以漕运的专利,回空免税和官款协济等办法,支持招商局,强为应战,总算顶住了。事后,李鸿章不无得意地说: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所关国体商务甚大。(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由此,信心倍增。李鸿章以招商轮船局试行经济竞争,嗣后则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洋货)相埒……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注:筹议海防折。《洋务运动》(一)页41—54。)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奏请十年专利,1893年又规定钞锭的数目,在十年内不准续添,都是援泰西通例,与外商竞争的手段。当时曾盛极一时的商战舆论,实践者是李鸿章。外国人称此为第一大好事,李鸿章亦视为得意杰作,常对人言:招商轮船实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由此,竞争的意识逐渐在社会上成为风气。可惜当时的竞争仅限于对洋商,尚未行诸国内,因此,社会各方面亦未能得到相应的收效。

  三、官督商办

  由官办到官督商办是一大进步。所谓官督商办即赖商为承办,尤赖官为维持。商为承办,即承认民用企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其一、资金自筹(不足可借官款),盈亏全归商,与官无涉。企业的综理者自愿不取薪水,只按生意每两内抽提五分(即按营业额提取5%),以作办公经费。(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其二,经营方式按贸易规程,自行经理。开平矿务局章程写明: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照买卖常规。李鸿章批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上海机器织布局集股章程规定: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方能持久。强调企业不同于开支公款的官局。李鸿章还一再申令,官府对企业不该插手或瞎指挥,应由商主持,官即不能过问。(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其三,用人权下放给企业。开平矿务局规定:股分一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事,保证大股东对矿山的管理权。同时要求政府免添委员,并除去文案书差名目。李鸿章在批示中进一步强调:各厂司事人员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除稽责税厘专派委员外,其余无须添委员文案及书差人等,以节糜费。(注:《洋务运动》(七),页454—469,页239。)

  官为维持,即官为商办企业作后盾。首先是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注:《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1。)李鸿章认为当时商民势涣力散,非善为倡导,则不能集事,必须为之考虑形势、规模、前途诸大端,物色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为众商所深信之员为领袖。李鸿章为开平矿务局章程批示云:创办之初,先行招商举办,再行该司道等体察司事人员中有可胜任者,请札委帮办,如有督办有升迁更调之处,即以帮办接充。(注:《洋务运动》(七),页454—469,页239。)逐步把领导权转交给商人自理。招商局《局规》亦规定:总局和分局分别由各股东推举出来的商总和商董主持,他们如不胜任,可以更换。但总局须将商总和商董的职衔、姓名等报海关道转呈北洋大臣,更换商总或商董时,亦须禀请大宪,(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即最后由官把关。其次是“□其隐情而辅其不逮(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即由官为之提供方便与支持,如垫借官款,免税减税以及享受经营特权等。一般说来,多为与洋商竞争而提供的,即所谓官商一体,利害共之。(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李鸿章说:与其使洋人窥伺,不若使华商获利,华商苟有自立,则要务可开拓经营。缓急可通融报效,果使商利日旺,亦不失藏富于民之意。(注:《洋务运动》(六),页60、页100、页36、页351、页61、页98、页350、页94。)

  四、借用格物兴国之道

  移植西方大生产方式,亦必相辅引进先进的科学思想。李鸿章当时所引进的西学,主要是近代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他说西洋制造之精,实源本于测算、格致之学。(注:《洋务运动》(五),页187。)所谓借用洋法,就是要掌握西方的技艺,以西学洋法创造本国的近代物资文明。李鸿章所移植的大生产方式,均以英国为蓝本,科技亦以英为师。

  李鸿章说,我国有丰富的资源,因自己无力开发,以欧洲至巧之法度与中国无穷之物料,若能合为一体,其兴盛必出于意外。(注:蔡尔康译《李鸿章历聘欧美记》页173。)李鸿章从倡导洋务运动起,直至垂暮,孜孜以求的就是:欲取格物兴国之功候传入中华,俾四百兆之华民同被其益。(注:蔡尔康译《李鸿章历聘欧美记》页140—141。)

  李鸿章向英国借用兴国之道,是其对中西文化比较后择善而从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见圣人留下几种好算数器艺来!”“则取彼之长,益我之短,择善而从,又何嫌乎?姑不必以赵武灵王胡服为比,即须综合名实,洋学实于华学者,何姑开此一途?(注:《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5。)1887年初,赫德令人翻译了一本《西学启蒙》,介绍欧洲文、史、哲及理、化、动、植、工、矿各科的大要,李鸿章作序言说:今以浮华无实之文字,汨没后生之性灵。泰西之学,格致为先,自昔已然,于今为盛,学校相望,贤才辈出,故臻于富强。同治初,同文馆教习丁韪良成格致入门,五台徐侍郎惊为闻所未闻,使及见此,更不知若何叹赏矣。(注:转引窦宗《李鸿章年(日)谱》。)

  1889年,李鸿章即以培根、达尔文学说为题,考试格致课艺馆的学生。(注:王韬《格致课艺汇编》1897年上海石印。)

  李鸿章1896年访英时对英国友人说,中国士兵专讲书礼,英人恒惜其过蹈虚机,不若贵国之力崇实事。然英人之文章理学,亦复代有名流。以余所知,若培根(英前相也)之善格物理,若显根思皮儿(莎士比亚)之善为诗文,若施本思(斯宾塞)、若达文(达尔文)、若赫胥黎,则又皆文学、性理、格致选也。他在此把工业化称为实事,近代的科学文化则称为实学。(注:蔡尔康注释:或曰西学,或曰新学,或更曰时务、洋务,皆不通之尤者也,质言之,实学而已。其所口诵而手写者,复能身体而力行之!国于是弦,民于是富。李鸿章把中国的书礼,相对地称为虚机,因而希望中国的文人学士,特必当借重英之实学俾我华人渐能就虚题以实做。(注:蔡尔康译《李鸿章历聘欧美记》页102。)

  资本主义工业化,是由资产阶级摧毁前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后实现的,洋务工业则是由洋务官僚直接移植资本主义的大生产方式。洋务运动和嗣后的维新运动一样,其领导人都不是资产阶级,都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形成,这与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相反。同样,洋务工业体系的形成,也异于一般常规,不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而是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工到民用。我国近代工业在取代传统的旧式手工业时,还得声明不是夺小民之利。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我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
返回

上一篇:简论洋务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下一篇:回眸银行账簿 追寻岁月足迹——中国银行史上的几位开创先河的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