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来华犹太人史的史料及研究简况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199902

 

房建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态度的同时,逐渐开始扩大同以色列的交往,根据两国外长198911月在联合国达成的协议,两国同意在对方国互设办事机构,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交流和了解。中方决定由中国旅行总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办事处,以方决定由以色列科学及人文科学院在北京设立联络处。后一机构1990615 日在北京正式设立,作为以色列派驻中国的第一个正式机构,但不具有政府机构地位。其职能是加强和促进中以双方的科技文化交流和合作。联络处第一任主任由以色列农业科学专家沙和伟博士担任。在该联络处开设仪式上,沙博士作了致词。终于在1992124 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建交文件,在各自的首都互设了大使馆。以色列还在上海设有总领事馆,首任领事是摩西·拉姆。

  近年来, 上海社会科学界成立了至少三个研究犹太学的机构, 19888月成立的上海犹太学研究会,1989 年成立的和平与发展研究所以色列·犹太学研究中心,最后一个是1989年成立的同济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犹太研究室,现正在从事上海犹太人犹太移民华夏史的研究。1989413,南京犹太文化研究室成立,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徐新教授是该机构的倡建者和负责人,他主持出版了《犹太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其中有哈尔滨犹太人及1937—3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三次远东犹太社团代表大会等有关中国的辞条,对欧洲中国犹太学及来华犹太人史的研究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北京虽有一些学者研究犹太教及以色列,但至今尚未成立专门的机构,东北也是如此。实际上,有关中国、特别是东北及上海的犹太人资料较多。

  近代来华犹太人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点,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各科专门史大多有人做过,有影响的空白题目已很少,而近代来华犹太人是值得一做的。目前国内外均无此题目的专著出版。仅美国随军驻日犹太教布道师(拉比)迪克尔(Herman Dicker )博士著《在远东的流移者与定居者,犹太人在中、日一世纪的生活》(Wanderers andSettlers in The Far East, a Century of Jewish Life in Chinaand Japan.纽约,1962年,207页), 据英文史料以相当的篇幅叙述了哈尔滨和上海的犹太人,对天津的犹太人也有简单的叙述。

  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时,中国境内有犹太人约1.5万人, 他们主要分布在已形成社团的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奉天、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和香港,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具有政治、文化和经济地位的城镇,有少量的因各种原因而居住在那里的犹太人。上述犹太人中以俄系占绝大多数,多与哈尔滨有渊源关系,称作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即中欧和东欧系犹太人,俄系犹太人大多无国籍,有的持苏联国籍;二次世界大战时逃来上海的两万名左右德奥及波兰难民持德国(奥地利已被德国吞并)和波兰国籍,由于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及波兰被德国占领,他们后来实际属无国籍;少数欧美犹太人持原国籍。数百名于鸦片战争以后居住在上海的出自中东的犹太财阀及归于其工作系统的犹太人多持英国国籍,称作塞法尔迪犹太人,即英国或阿拉伯系犹太人。

  日占时期,这些犹太人的居住地在日本侵华军政机构及满铁的控制之下。利用至今鲜有人使用的当时日本侵华军政机构及满铁的秘密文献,辅之以其他有关日文调查资料,勾勒居住在中国各地的犹太人概貌,并探讨日本侵华军政机构及满铁对在华犹太人的政策及与在华犹太人的关系,是今后研究近代来华犹太人史的重点所在。

  伪满洲国时期,除了哈尔滨之外,在辖境内的其他城市如齐齐哈尔、大连、奉天,包括伪兴安省北省的海拉尔及满洲里也有犹太人社团,但哈尔滨的犹太人口在伪满洲国最多,因而也是伪满洲国犹太人的宗教、政治和经济中心。伪满洲国的犹太人受到了日本军方专门负责犹太人机构或官员的控制,当地,特别是哈尔滨的犹太人领袖也企图利用日本军方达到争取本民族利益的目的,所以在政治上与日本侵略者关系密切。日占时期,哈尔滨犹太人开展了一系列救助中国境内外犹太难民的活动,还于193719381939年的12月在哈尔滨连续召开了第1至第3届远东犹太社团代表大会,使哈尔滨维持了中国,特别是东北犹太人的精神中心的地位。

  美国学者杨觉勇(John Young)生于1920年,天津人,1966年出版《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研究活动, 1907 —1945 年:历史和书目》(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South Manchurian Railway Company,1907—1945:a History and Bibliography,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682页)一书,内有犹太一节,登录50种,仅10 种言中国犹太人,另外40种乃言中国以外情况,多属编译,其中6 种满铁调查部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犹太人的报告我们已见到,即:

  1.满铁调查部:《哈尔滨的犹太势力》,满铁调查部特别调查班,犹太问题调查资料第16辑,19399月,16开打印本,正文66页, 封面左上角盖有红色极秘字样长方竖章,首为例言、绪言,下分十章:1.秘密结社,2.政治结社,3.社会团体,4.犹太团体及与外国人的关系,5.各国领事馆,6.诸银行为犹太共济会的据占,7.哈尔滨实业界的犹太势力,8.犹太人与白俄,9.当地犹太人面临的重要问题,10. 犹太人的对日态度。

  2.满铁调查部:《在哈犹太人及犹太人系统机关的最近事情》,满铁调查部特别调查班,犹太问题调查资料第17辑,193910月,16开打印本,正文47页,封面左上角盖有红色极秘字样长方竖章,首为例言,下分四章:1.关于哈尔滨市犹太团体及与其他团体的关系,2.哈尔滨市犹太居留民间的有力人物,3.哈尔滨市犹太居留民面临的问题,4.日本一般,特别是现地日本当局对犹太居留民的感情及态度。

  3.满铁调查部:《犹太居留民间的仲裁制度》,19413月,16 开打印本,正文19页,封面左上角盖有圆形红色字章,首为例言,言担当者为山崎维城,下分三章,1.犹太教教会裁判的由来,2.满洲、北支犹太教团的仲裁设施,3.上海犹太难民间的仲裁设施。

  4.满铁调查部:《在满犹太人经济的过去及现在》,满铁调查部特别调查班,小山猛男执笔,194010月,16开打印本,正文139页, 封面左上角盖有黑色极秘字样长方竖章,首为例言,下分四章:1.犹太人在满进出史的瞥见,2.在满犹太人的经济现势,3.主要犹太人实业家及各商社的素描,4.在满犹太人与外国商社及其关系。小山还以小山猛夫之名出版了《东亚和犹太问题》,(1941年,满铁调查部,大连刊,128页,32开铅印本)一书。

  5.满铁调查部:《第三届远东犹太民团代表大会概观》,满铁调查部特别调查班,犹太问题调查资料第22辑,19402月,16开打印本, 正文67页,封面左上角盖有红色极秘字样长方竖章,首为例言,言撰稿人为特别调查班的山崎维诚,下分九章:1.大会议程,2.大会宣言,3.大会经过,4.决议事项,5.各地社团代表及民族评议会成员名单,6.祝词及演说,7.民族评议会业务报告,8.各地社团业务报告,9.犹太难民问题报告。

  另有4种笔者未见,即:1.《北支(天津、 北京及青岛)犹太人的现势》(1939年,满铁调查部,大连刊,34张),2.《酋桥氏谈欧美犹太势力与满铁的国际地位》(1939年,满铁调查部,大连刊,3张), 3.《大东亚战争与北支犹太人概况》(1942年,满铁调查部,大连刊,10张),4.《大东亚战争与在沪犹太人研究》(1942年,满铁调查部,大连刊,15张)。

  笔者翻查了亚细亚经济研究所图书资料部编《旧殖民地关系机关刊行物总和目录,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编》(东京,1979年,657 页)一书,内登录了以上9种资料,有些标出在日本25 处重要的有关图书馆无藏书,即有目无书。

  杨氏及上引日本目录未收笔者所见哈尔滨铁路局北满经济调查所编《北满外资现状》(1936年,19开打印本52张,高桥辉正执笔,主要言犹太外资。又收入高桥在《满洲事变并北铁接收后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各国工商业动向》[哈尔滨铁路局印刷所,1936]一书中所撰第一编事变前苏联对北满经济政策)及《北满犹太资本》(19373月, 16开打印本,正文118页,封面右上角盖有圆形红色字章, 首为凡例,言担当者为高桥辉正,下分七章:1.序说,2.北满犹太资本之史的考察,3.北满犹太资本的国际性,4.北满犹太资本的动向,5.北满犹太人的文化及政治意图,6.北满犹太资本的背景,7.结语)这样两部重要的著作。

  上述笔者见的资料详细介绍记录了伪满洲国境内、主要是哈尔滨犹太人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及与日本人关系的各种情况,附带记录了中国其他地方、如上海等城市的犹太人参加第3 届远东犹太社团代表大会的情况及对本地区犹太人状况的报告,还记述了上海等地犹太人的仲裁制度。为我们今后撰写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犹太人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更重要的是,这批资料国内外至今尚无人使用,主要是见者鲜少的缘故。

  上引目录中的《北支(天津、北京及青岛)犹太人的现势》大概是最珍贵的,因为有关这三城市的犹太人资料极少。

  研究中国犹太社团的最重要的史料当属哈尔滨犹太人创办的俄文报刊,经济上稳定之后,哈尔滨犹太社团开始致力于本民族的慈善事业,1907年,哈尔滨犹太妇女慈善会(Ламское Еврейское Влаготворительное Общесотво)成立,旨在向贫困的犹太妇孺提供生活费、房租、冬季燃料和衣物,并于同年开始出版报告,可以说是哈尔滨最早的犹太出版物。后不定期地出版。

  1910—22年间,哈尔滨出版了《“Ималдаг”,犹太音乐、文学和戏剧协会报告》(“Ималдаг”Отчет Еврейского Музыкально—Лйтературно—Драматн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每报告23页,加上14页的广告。

  ИмалдагIMALDAG的转写,源于意第绪、音乐、 文学和戏剧协会德文名称Idische Musikalische Literarische und Dramatische Gesellschaft首字的缩写。该协会有助于促进哈尔滨犹太社团的文化,较有影响。

  1912年,27岁的俄国犹太医生考夫曼来到哈尔滨。19181月, 他在哈尔滨编印了首期月刊《犹太之声》(Еврейское Слово),这是为同年召开的全俄犹太会议地区委员会准备的,以后再未出版。

  1916年,哈尔滨犹太人会社会救济委员会(Коммиссия Социальной Помощн Xарбннской Еврейской Объществы)开始印行自己22页的报告。

  1917年,哈尔滨犹太学校的犹太社团学校贫困生救助协会(Общество Вспомоществования Недостаточным Учащимся Еврей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Училица)开始印行12页的报告。

  1919年,哈尔滨属犹太复国主义派的锡安工人党出版了自己的党刊(Вюллетень),仅8页,但我们未发现第2期以后的,应该是停刊了。19217月,由萨布兴(N.Sabshin)编辑的该党党刊《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与巴勒斯坦》(Лиаспра и Цалестина)创刊,每期20—25页,售价30美分,但只发行了四、五期即于同年停刊。

  191912月,比尔曼编辑的半月刊《我们的话》(Наше Слово)在哈尔滨出版,有32页,售价半元,发行400份, 政治与文化评论性质,为西伯利亚意第绪文化联盟ЦукунфтСибирер Идеше КултурЛтга Цукунфт)的机关刊,但翌年就停刊了。

  比尔曼还于1921年在哈尔滨创办了以上述Цукунфт为名义出版的报纸《远东》(Der Weiter Misroch),用希伯莱文拚读的意第绪语,14版,周日、三、五发行,发行700—800份,售价110美分,125美分,为犹太社会民主党崩德喉舌, 即以意第绪语为民族语言,内含社团编年,并报告国外犹太人的生活,注重反映现实问题,还刊有俄文和英文广告,翌年12月停刊。这是哈尔滨历史上唯一出版过的用犹太文字的报刊,在整个中国当时也是独一份,可以说是一种冒险。

  192012月,驻上海的巴勒斯坦情报局随同主办了仅两月的周刊《西伯利亚巴勒斯坦》(Сибирь Иалестииа)迁往哈尔滨,该刊旨在阐明有关远东的移民、商业机会和涉及巴勒斯坦的一般情况。考夫曼受邀去办该刊,他易名为《犹太生活》(Еврейская Жизнь),26—30页,发行量后来达5百份,带插图, 售价35分,订购年12戈比。该周刊而后一直由考夫曼维持到1942年,代表了考夫曼的正统犹太复国主义观点,但名义上是哈尔滨犹太人会的机关刊,不过考夫曼一直是该会的会长。该刊风格端正、中允,注意报导哈尔滨犹太社区的消息,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也注意报导远东其他地区犹太社团的消息。对于哈尔滨及中国东北犹太人史的研究,该刊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1918—19年间,上述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Zeire Zion印行了短命的油印月刊《土地与劳工》(Земля и Труд)。

  同年10月,《哈尔滨犹太人会理事会会报》(Вестник Совета ΧарбинсΚой Еврейской Общины)首次印行,24页,发送会员。后该会报告不定期印行。

  192110月,哈尔滨犹太人会还出版了29页的报告《救援孤儿及屠犹牺牲者远东犹太社会委员会》(Дальневостчный Еврейский Обществс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Иомощи СиротамЖертвам Войны),19244月停刊。

  192363,哈尔滨犹太人会主办的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Еврейский Наодный Банк.The Jewish National Bank)开设营业,1922年即开始出版年报,17—33页,不公开发行。

  19295月,哈尔滨犹太妇女俱乐部(Еврейская Жен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Вицо出版了自己的报告,19314月停刊。

  1932年, 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协会和满华特鲁姆佩尔道队(Brith Trümpeldor)主办的《旗帜》(Гадегел)半月刊在哈尔滨创刊,40页,印行300—500份,售价30美分,订购本地年5.5美元,国外7美元,编辑为该派的首领古尔维齐(А.Я.Гурвич),除了报告该派及本地社团的活动,重点在人口和移民问题,特别是返回巴勒斯坦问题,也发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情况。该刊在哈尔滨受欢迎。

  19328月, 哈尔滨犹太人会发行了《救援哈尔滨水灾难民犹太委员会》(Еврей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Помощи Жертвам Наводнения в г.Χарбине), 22页。止于19331月。

  1933年,日报《哈尔滨时报》(Χарбинекое Время)开设周末增刊犹太社团作品Работа Еврейской Обществености),一面12版,售价8分, 乃出于商业原因,虽为周末版,但有时一月仅出一次,内容有关于当地犹太社团社会慈善事业的简短纪要,有时也摘转其他犹太出版物的作品,由当地犹太社团的某些成员供稿。至19356月停止。

  193410月,哈尔滨犹太医院印行了《为哈尔滨犹太医院开设而发行的报刊》(Однодневная Газета—Журнал ко дню Открытия Еврейской Больницы в Χарбине),为26页的医学报告,带插图,有24 页的广告。

  在伪满建国前,哈尔滨有一份存在了15年的俄文日报《生活新闻》(Новости Жизни),具有激进的民主主义特色,发行量2000—3000份,在犹太社会中被广泛阅读,虽非专门的犹太报纸,但不时强调犹太社会主义的意义,反映出了当地和国外犹太社会和政治形势的完整画面。

  其他的日文史料有:

  伪哈尔滨市公署哈尔滨市编纂室编:《哈尔滨市史年表》(1943年),有当地犹太人的记载。日本外务省通商局管理课《支那欧美人建设物调查》(成于1921年初),记载了本世纪10年代海拉尔、满洲里及齐齐哈尔犹太社团建祈祷所的年份。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课:《满洲外人经济势力状况》(大连,1924年,右上侧有圆形黑色字章)不仅记载了当地的犹太商人,也记载了海拉尔和满洲里有犹太教教堂。《内蒙古地方志通讯》19833期第61 页也记载见过海拉尔和满洲里两犹太教堂向当地政府申报的登记注册。《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 版)记载了苏联对从呼伦贝尔返苏的犹太人视为间谍的迫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临时经济调查委员会:《满洲外商的势力》(大连,1929年,右上角有圆形黑色字章)记载了犹太商人。《满洲畜产资源调查报告》(资源调查书类第四编第四号[]左上角印有黑色字,193511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济调查会《满洲一般经济调查报告》(资源调查书类第四编第一卷[续四]左上角印有黑色字,193511月)及哈尔滨铁路局北满经济调查所《(兴安北省)三河地方农村预察调查报告》(1936年,左上角有圆形黑色秘字章)均记载了犹太人在呼伦贝尔的商业和所办企业。

  1931年,日本外务省亚细亚局刊布了《中华民国佣聘外国人人名录》,封面左上角有一方框中的字,虽标明资料截止193012月,但实际用1931年的资料作了补充。内记载了犹太人,如第156 页言无国籍犹太人达维多夫(Лавыдов Андрей Афанасъев)任满洲里东省特别区地方法院第三分院顾问。

  伪满洲国文教部学务司编《满洲国少数民族教育事情》(1934年)记载了当地的犹太人所办小学。又见岛田弥道著:《满洲教育史》(大连,1935年;东京,1982年影印本)。

  魏寿山《日伪宪警在海拉尔市对苏联侨民进行集体屠杀见闻片断》(载《海拉尔文史资料》1992年,第4辑, 53 —55 页)一文记载了194589日本投降前夕对海拉尔12名犹太人的屠杀。日本在兴安盟的满蒙开拓团团长足立守三述《旷野之祈》(东京,1982年)一书记载了战后与他同被关押在当地的从奉天逃来的俄系犹太人。

  1935年,日本商工会议所(Japan of Chamber of Commerce andIndustry)出版了《北满白俄犹太人名录》(A Directory of White Russian Jews in North Manchuria), 内透露当时北满(主要以哈尔滨为中心)有犹太商工设置112家, 其中建于1910 年前的4 家, 建于1920年前的16家,1930年前的71家,尔后至1935年仅建21家,可见大多数犹太人对日本占领东北的不信任。

  犹太记者维勒《满洲与莫斯科人》(B.L.Put nam Weale,Manchu and Muscovite:1903年秋所写发自满洲诸通信,伦敦,1907年)一书中记载了大连犹太士兵在军事训练上的认真以及东北犹太人在银行业及音乐上的出色表现。满铁的《大连主要外商与其业态》(1930年,封面有圆形字章),则记载了犹太商人。

  关于大连犹太人的资料极少,最珍贵的当属194010月关东厅外事警察课所编16开打印本《在连白系俄罗斯人概况(含犹太人)》,封面为手刻美术字体,右上角盖有方框内一秘字章,内第103—116页为大连犹太人协会一章,分概况和大连协会两部分,后一部分又分设立的动机、沿革及活动状况、维持方法、组织四节;另有27页的犹太人协会加入者名簿,按各户开列了二百余名犹太人的住址、职业、家庭关系、姓名、出生及来到大连的年月日;后附男女人数及国籍情况表。十分详细。

  笔者在1996年的《黑龙江社会科学》第4 期发表了《近代东北犹太人》一文,在同年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4 期发表了《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的犹太人》一文。在1996年《西北民族研究》第1 期上发表的一文叙述了海拉尔和满洲里的犹太人。

  实地调查也非常重要,1996831日下午 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来到沈阳离火车站不远的南昌街,在那里找到了原奉天犹太社团旧址,这是一座较大的二层建筑,刷成红色,正面及两侧墙上仍有雕凸的大卫盾章,十分著目,现为第三十九中学校址。

  日本专门研究犹太人的国际经济学会发行杂志《国际秘密力研究》(东京,1938年,第5 册)载有《最近十年间在天津犹太人的发展》一文。国际秘密力指犹太势力。 《罗森斯多克之中国名录, 津京版》(Rosenstock's Directory of China.Tientsin—Peking edition. 1927年)有津京犹太人的记载。可参见Brian Power 所著忆旧性自传《天津》(The Ford of Heaver,伦敦,1984年)。 《华北教育宗教现况之一(天津特别市教育宗教现况)》记载了当地犹太人的情况。笔者已在1986年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2期发表了《近代天津犹太人》一文。

  由于在北京生活的犹太人大多已在之前融入了西方社会,所以多有改宗基督教的,有的牧师就是犹太人,如1831年生于立陶宛的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父母均为犹太人,移居美国后改宗基督教。1859年作为美国圣公会(American Church Mission )传教士来华,在北京传教达13年之久。1877年后在上海传教,1883年返美,把希伯莱文的圣经译成汉文。1906 年死于东京。 1937 年, 缪勒(James Arthur Muller.1884— )出版了《中国传教者, 施约瑟》(Apostle of China,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1831—1906,纽约,1937年,279页)。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些犹太学者及教授在北京几所外国办的大学任教,其中不乏著名的汉学家。如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的1904年出生的德国犹太人罗文达(Rodolf Loewenthal),在中国用英文写作, 发表了至少两种研究开封犹太人的论著,还翻译了一些俄国的有关中国边疆和民族的著作,他致力于俄国有关中国书目的编纂,有的已出版;未出版的有《有关犹太1939—1945 年大灾难的中日资料》(Japanese andChinese Materials on the Jewish Catastophe of 1939—1945),几部西方犹太学者有关中国近代犹太人的著作中均言使用了这部手稿。他还在《在华发行出版的宗教期刊》(The Religious PeriodicalPress in China,1940年)一书中发表了《在华犹太出版物》(The Jewish Press in China)一章。

  解放后,有一些犹太人定居北京, 较著名的有美国律师沙博里( 1915— )和波兰的爱波斯坦(1915— ),沙氏曾将我国有关中国古代犹太人的研究论文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1985年我在他家中作客时,他还送了我一本。沙氏祖籍俄国,父辈移居美国,他在1947年来上海,19485月娶中国文艺工作者凤子为妻,同年1111 日乘飞机抵达北京,后来定居了下来。在凤子的帮助下,他为向外翻译介绍中国的文学作了许多工作。他在北京出版的英文自传有中文节译本《一个美国人在中国》(三联书店,1984年)。爱氏抗战前随父母在天津生活,后以记者身份参加抗战,在宋庆龄的领导下工作,用英文写了不少文章介绍和歌颂我国人民。在北京他主要办英文杂志,文革时被投入监狱,文革后十分活跃。另外还有抗战时期来华的德国的米勒医生,见马模贞与杨大纬合著:《汉斯·米勒》(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苏联记者兼顾问孙平的《延安日记》(The Vladimirov Diaries,Yenan,China:1942—1945,1975年出版)记载了当地的犹太人。

  其他来华犹太人传有英国学者珍妮特·米斯基女士著,田卫疆等译:《斯坦因:考古与探险》(新疆美术出版社,1992年)及美国学者丹尼尔·雅各布斯著,殷罡译:《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等。

  19201月国联创建(总部设在日内瓦,美国本为倡议国之一, 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而未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无形解散,19464月正式宣告解散), 尔后曾派调查团到过东北查实日本的侵略,还派了一些官员来华,其中有几位是犹太人,如波兰犹太人拉西曼,他关于中国卫生的报告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在今天则是研究中国卫生事业史的重要史料。法国犹太人哈斯(死于日内瓦)1932年作为李顿的秘书来华,拉氏与他的各自的报告当时即有日译本。

  另外有英国犹太人索尔特(Arthur Salter1881年生于牛津, 牛津大学毕业,是位经济学家,后从政)在国联创建之初即任财经运输部长(Director of the Economic,Financial and Transit Section),在国联负责财经约十年,在此期间熟悉了欧洲大多数国家及印度和中国的财政管理,并常与美国接触。后以国联官员的身份奉派赴印度和中国帮助各自政府所面临的财经问题。1931年春抵达上海,同年6 月索氏经美国回英;1933年他再次访华,但已不是国联的官员,而是宋子文邀请的中国政府的客人。首次在上海时,他遇到了有创造性的国联卫生部长拉西曼,拉氏在其密友宋子文的支持下在华建立了一套令人注目的公共卫生设施, 在尔后的六周及两年后都有较近的交往接触, 与蒙内特(Jean Monnet )、 德鲁蒙德(David Drummond. 1961 年时已为LordPerth)及一久居中国的法国人和一些其他人, 共同处理了一些中国的问题。他来华是为中国政府服务,而不是为在华的外国人,所在南京的时间比上海多,上海是主要的商业和政治中心,因为是西方势力的主要所在地;南京是个新首都,北京虽自民国以来为首都,但只驻外国大使,他们的注意力却是在南方。有一段时间,蒋介石让弗里尔和他住在城墙外靠近中山陵山脚一夏居,宋子文每天来,告知翌日要咨询的问题。蒋介石问他如何去平衡预算。蒋氏、孔祥熙和宋子文最初给他的任务之一是照管严重亏损的国有招商局。索氏第二次离华时决定不再回来,他认为中国社会腐败,积重难返。其在华的详细描述见其《一公务员回忆录》(Memoirs of a Public Servant.伦敦,1961年,355页), 这时他已是勋爵了。他在华时曾写了不少关于中国财政的报告,当时曾引起日本人的注意及翻译。

  中国市政协会青岛分会:《青岛指南》(1947年)有当地犹太人的记载。

  国外对中国史学界研究近代中国犹太人史的看法是缺少资料及经费,刚刚起步,所以成绩尚不醒目。笔者认为,利用已知的日文资料,可以大大丰富中国近代犹太人史的研究领域。由于这批日文资料在日本国内大多见不到,所以尚未见日本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而这就更增加了我们发掘和利用这批史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返回

上一篇:关于黄海海战中国舰队接战队形问题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