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对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史料价值

来源:《天府新论》200402

 韩小林

《申报》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近代中文报刊之一。它是由英商美查(Emest Major)1872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悠久的报刊。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申报》已经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报刊。一直到现在,《申报》资料保存非常完好,为我们今天研究中日甲午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这已经引起广大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两种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资料汇编——邵循正主编的《中日战争》(七卷本)和戚其章主编的《中日战争》(十一卷本)都没有收录《申报》有关资料,这不能不算是个缺陷。

一、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新闻报道数量多、信息量大

随着朝鲜东学党人起义的爆发,当时国内舆论开始关注朝鲜局势,注意中日之间的纷争。《申报》早在18944月间就有关于朝鲜局势的政论文章和相关报道。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国内对此事的关注迅速升温,反映在《申报》中涉及中日争端方面的新闻迅速增多,专门开辟了栏目报道朝鲜半岛的形势及中日之间争斗的进展情况,如政论本馆接奉电音东报姑译金陵备日台湾备日西电译要西电照译窥日要言,以及各种战况报道如华船得胜记牙山战记等,对于日本在朝鲜的挑衅,以《申报》为代表的国内舆论普遍关注,旗帜鲜明,并强烈要求清政府主动增兵朝鲜,积极备战,全力以赴。

进入7月份后,《申报》相继发表一系列关于中日战争的政论文章,7月份共发表23篇。189471《答客问高丽事》、74《论日本不应与中国构兵》、77《台防为今日之急务说》、79《攘日议》、710《论战事将成》、711《战必胜说》、712《论日本之谋朝鲜将为俄人所误》714《论日使致书问朝鲜是否中国藩属》715《备日议》、716《论必保朝鲜以固东圉》、717《论俄国助日》、718《阅日使上朝鲜国王疏愤而书此》、721《论中国为朝鲜事不可不与日本一战》、723《论中国之兵可胜日本》、724《论出于战必持之以久》、725《记西友论堵塞吴淞口事》、726《和战两全说》、727《筹战议》、728《先发制人说》、729《严防汉奸接济敌军说》、730《论保朝鲜攻日本宜以全力》、731《论和议可恃而不可恃》等。8月份《申报》就发表中日战争的政论文章27篇。主要有81《勿以胜负易其气论》、82《严防奸细说》、83《醒日篇》、84《闻中国屡捷喜而书此》、85《防奸议》、86《论禁米以绝日人之粮》、87《论朝鲜实与东北相维系》、88《筹防客问》、89《不战而困倭人说》、810《论日本与中国战断不能持久》、811《出奇制胜策》、813《论朝鲜大局》、814《战事问答》816《日人启衅客述》、818《论暂劝休兵》、819《移师东伐议》、820《论日人蓄谋已久》、822《天讨篇》、823《怀归篇》、824《论日本情见势绌中国宜乘机制胜》、825《倭语》、826《扼要篇》、827《论当乘机进捣日本》、828《拟王师东渡谕日本檄》、829《书江南制造总局赏格后》、830《论一宸断即以顺舆情》、831《备不可懈说》等。报道的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除政论之外,每天有关中日战争的相关报道大量增加。如1894820一天《申报》就登载了《用彰天讨》、《会议机密》、《海部事繁》、《电局关防》、《宿将剿倭》、《拿获汉奸》、《趱办军装》、《补述牙山战事》、《澎水防倭》、《台厦防倭》、《瓯郡防倭》、《江上防倭》、《遣送鲜民》、《招募勇丁》等与中日战争有关的消息十几条。

二、关于中日战争的新闻报道涉及面广

每天除了大量报道中日双方调兵备战、战场的进展等相关情况外,还涉及到当时社会的许多方面:

1、对日本国内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报道。仅189474,专门记载日本的就有《纪日本东京府地震》、《纪日本横滨埠大火》、《译日本新闻社所发传单》、《绿日本访事人函述高丽事》等专栏。《申报》非常关注日本在朝鲜的行动,特别是日军的调动,时时予以跟踪报道,如619登载日本购船运兵的消息,高丽东学党肇乱后,日本政府电饬各商社派定船只静候装兵前往保护旅人,昨日上午又风闻某商社欲向某洋行转购轮船十艘,旋购定六艘,尚少四艘,另向他行租赁,不知其作何调度也。”[1]对日本国内的新闻从战争一开始就专门开辟了《日报译登》栏目,[2]进行了大量详细的、及时的报道。如涉及日本民众对朝鲜问题的反应:日本日日新闻铺张战事大言不惭,略谓日本于高丽之事早已成竹在胸,倘有他国出而阻拦必定与之决战。中国苟有心将高丽偏护,我日本即与之誓不两立,大奋雄威,所有派赴高丽之兵断不撤退。中国即甘言商议,我日本亦不能轻易听从,若恳他国调停,则更不得曲为应允。现在日本所派军士,当永远驻扎高丽。俟高王自行保守封疆,始可奏凯而返。中国扼守高丽弁勇须从速令其退去,如不肯去则设法驱之,必如此方能使高王不復信服中朝。此后再有事端,必俯首而从日人之命云云。[3]“日本新闻纸云:某日调往高丽之广岛第五师团忽然哗溃,逃去兵士三十余人,随即拘获四人,讯实情由,按照军律以洋枪击毙。[4]

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日本政府加强对寓日华人华侨的监控,《申报》对此也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然无资回籍者尚有数百人,始闻华官交美领事保护,将来仍可安居。不料交美领事保护之后,日皇于四号,下诏共十条,皆关系寓日华人之事。”“一、华民之在国中何处者,以后仍准其寓居此,上稳妥行事,身家物产悉由官按律保护;二、寓居日本之各华民,自奉谕后二十日内,须禀请各府县知事,报名注册并书明藉贯、行业;三、各府县知事已准华人报名注册,须给以文凭;四、华民已遵照第二款报名注册后,如欲移居他处,亦可准行,惟须预期禀明府县知事,批明签字于文凭之上,及至移居之地限三日内禀明府县知事,由知事照第二款准其章程报名注册;五、华人之寓居日本者,如不报名注册,则府县知事可驱逐出境;六、华民之寓居日本者,如或使地方不稳及犯他案,或有犯法事情,除照日例惩治外,可由府县知事驱逐出境;七、此谕著华民之由日本官民雇用者遵照;八、此谕既出倘有某处武官因战事出示则须遵示上之言办理,不能照此谕;九、此后如有华人至日本内地游历,须领免状,由府县知事禀明内务省大臣然后给发;十、自颁谕之日为始须照此办理。”[5]

《申报》对日本军备的介绍非常详细。第一,关于日本军志的介绍。中日两国因高丽之乱,恐致交兵,然则日本兵制当轴者所不可以不知也。考日本陆军向分七省,各以少将领之,太平之日,额兵五万六千五百六十一名,义勇九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名,民团九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名,迨至争战之时,其兵可至二十五万零二百七十四名,统将共五百九十五员,稗将共三千五百八十七员,士官共一万零五百八十一员,合其将兵,计共至二十六万九千六百二十人,中有兵士千名在营中充当杂差者,復有千五百名归马兵队中者。至其营规,悉循欧洲制度。”“其步兵戎服均仿德国查马兵仿法国装束当自前十余年来,有意欲为东方海军最强之国,故其海军营制均仿诸英国,战船亦多由英定购,不过中有少许购诸法国及自为制造而已。统计国中战船止三十五艘,共六十一万七千六百三十吨其马力只七十六万六千三百三十匹,巨炮共三百二十四门,有水雷船十艘[6]第二,关于日本海军及日本军舰情况的介绍。中国既允英国调停,行将撤退驻高兵士,兵祸当可敉平矣。而日本诸兵船依旧在高丽游弋本馆因详皆侦访,备列报端。语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当此和局将定未定,敌情固不可不深知也。计兵船十艘,曰吉野舰、曰松岛舰、曰大和舰、曰武藏舰、曰高雄舰、曰千代田形舰、曰筑紫舰、曰赤城舰、曰乌海舰、曰八重山舰。大和舰于我国光绪元年由神户小野滨船坞制造,铁骨木皮,容积一千吨,一千二百二十匹马力,船中士官以上三十一人,下士以下诸卒二百十九人;武藏舰光绪元年神户小野滨坞制造,船质马力及船中人数胥与大和舰相同;高雄舰制造年分及船质马力未详,船中士官以上三十三人,下士以下诸卒二百三十人;千代田形舰同治二年由武藏石川岛船坞制造,为系泊练习之用,容积一千一百零四吨,三十二匹马力,船上五寸四分径炮四门,士官以上七人,下士以下诸卒三十五人;筑紫舰光绪八年向英国购买,船厂身系钢质,容积五百七十二吨,二千八百八十七匹马力,长英度二百零九尺十一寸,阔三十五尺一寸,入水十五尺一寸,一点钟行十七海里,船上置十寸径炮二门,五寸径炮四门,哈乞开目炮四门,士官以上二十九人,下士以下诸卒百六十七人;赤城舰光绪十一年由相州横须贺船坞制造,船身系铁质,九百匹马力。船中士官以上十五人,下士以下诸卒一百人;乌海舰胥与赤城舰相同;松岛及八重山二舰不经详考,惟悉松岛制自近年编入海防舰队,用以封敌入港口者,八重山为递信船。此外,又有轮船十艘为转运军士及器械米粮之用,盖皆借自各邮会社者。”[7]此外,《申报》对日本的兵制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可以这样说,以前,中国从来没有这样集中报道过日本的情况。

2、对中国各地备战情况进行详细报道。《申报》利用大量篇幅对中国各地的防御都进行了报道,如189489就有《甬防志》、《厦防志》、《台防志》、《闽防志》等,820就有《澎水防倭》、《台厦防倭》、《瓯郡防倭》《江上防倭》等。中日交情虽未十分决裂,然先事预防亦封疆大吏之责。两江总督刘岘帅因谕令各统领,认真操练洋枪洋炮,并将各炮台修整完固,札饬洋火药局、机器制造局昼夜督工兴作,以备本省及邻省檄调军装。”[8]“日高衅起,议者皆谓不能免于交兵,各省海疆咸宜严备,福州防军久撤,兹上宪从新整顿,于日前飞檄调恪靖某营到省,并在南教场召募壮勇,尅日成军,闽安各炮台逐日演放巨炮,山鸣谷应,厥声隆隆似此未雨绸缪可云有备无患,日人虽狡,其将奈我何哉!”[9]两广总督密谕虎门内外各炮台,务须严为戒备,不准稍有疏懈,中协杨尧臣军门奉谕后即在军械局提出药弹若干,亲往虎门布置一切,督宪此举盖因日本觊觎高丽,将与中国构衅,故为未雨绸缪之计,俾知东南保障固自屹若长城也。”[10]“南北洋大臣已檄调名将劲兵分扎各要隘并拟奏请长江水师提督黄昌岐爵军门速赴吴淞襄理戎务。”[11]《申报》对台湾地区的防备特别关注。台北府办理海防以御日舰。”“至厦门募勇丁,日前已招集三百余名附靖海官轮船过台,旋又出示招募,报名者络绎不绝,皆桓桓纠纠,足备干城腹心者,似此如火如荼,尚何患跳梁之小丑哉。”[12]台湾来上海招募新兵因台湾整顿海防,须用兵丁扼守,故招年少力壮之人训练成军,驻扎要隘。”[13]“海氛不靖,金陵招募新兵赴台湾防堵,登轮之日,有甲乙二人畏葸不前,乘间脱逃,营官点名得悉情状,勃然大怒,立禀大宪,派人拘获略讯口供,即照临阵潜逃例在旱西门斩首示众。”[14]对台湾地区的备战进行重点报道和特别关注,这说明《申报》具有一定的军事常识和军事敏锐性。

与战争有关的行业的备战情况都进行了全面报道。如通讯方面:传消递息莫灵于电线,而于用兵之际关系尤为紧要,大宪以高日有事。急应整顿海防,藉壮声势,特命自狼山至江阴设立电线以期消息灵通。刻己督饬工匠迅速从事,不日即可告成。”[15]“李傅相传谕各电局并派员驻局稽查,无论官商往来电报,如用暗码者概不准收寄,至驻京各国宫商民教公私电报,须先由总理衙门稽核其码号,委无别情,盖上印花,方准电局传发,如查无总署印花者,概不收发,刻已照会各国钦差,请饬大东大北公司一体遵照矣。”[16]关于军用物资的贮备和贸易方面,积极加强战备物资的贮备,严禁输入日本。粤中大宪连日委员赴军械局查点各种军械,并严饬制造枪弹火药各局赶紧制造不许停工,盖因中国将与日本决战,是以迅速制造,一以固本省海防,一以供前敌应用也。”[17]“中日构兵,目今愈亟。日前由北洋发电至香港,著某号购煤数千吨运往福州以备应用,开平所出之煤专备北洋需用。福州为紧要口岸,亟宜未雨绸缪也。”[18]两江总督刘坤一札饬江海关内开马匹亦在军装之列,不准运售日本。”[19]“开平煤矿出产虽丰而日本煤斤向仍运至中国,与我争利,今中日两国兵端将启,日煤不復运津,……闻日本商轮之到津者亦向该局购取煤斤,则有出于情理之外者。按煤为行军之要需,中国调兵赴高丽,兵商各轮非煤不能行驶,日本已禁煤出口,而中国反任彼购煤,有情理乎?况闻南洋大臣已札饬基隆矿局不准售煤与日本船只以杜接济,不知南北洋何以办理不同。”[20]此外,还严禁大米等生活必需品输入日本,《申报》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3、中日战争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报道。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导致中日之间的交通基本中断,日本三菱公司接日本来电,令该公司将所有各轮船不再装载客宾,尽备国家之用。从此该公司轮船不復往来上海等处矣。”[21]“此后日本商轮但行至长崎为止,不復往来各处,抵长崎后即将货客书信交别国商船载送。”[22]中国招商局镇东轮船向时来往仁川者,亦以无货可装暂停行驶,时事日亟,将奈之何。”[23]

由于中日交通的中断,给寓日华侨华人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迫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迫回国,给中日贸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申报》对此有大量的报道:华商避乱,内渡者多,日人亦有畏惧而迁徒者,廛市几为之一空。”[24]“自高丽事起,日本屡次出兵意欲与我中国为难,华人之旅居日本通商务口者,闻有旧报频来,且每日各新闻馆迭出附章告急,不免为之惶惑,因有作回国计者。日内大坂各华商均迁至神户以便附船回国,横滨华商为数较多,有所谓壮士者,平时辄向华人投石辱嚣,至此益暴乱异常。一至晚上,华人竟不敢至租界之外。”[25]“广东地窄民稠无以谋生,近年以来,每以朝鲜一处为利薮,今以日人构衅,华人之已往朝鲜者,皆挈装内渡,未往者亦裹足不前,失业流落,不免向隅想。”[26]“自日兵赴韩后,讹传百出,旅居华商颇觉不安,神户华人回国者已不少,大坂华人则迁至神户,日商之亏欠华商者乘此逃避,其余通商埠头各号往来货物甚少,有停止交易者。”[27]

同时,也给日本国内经济很大的冲击。日本分设上海之正金银行于前日起收去招牌暂停交易,盖以兵信甚急,生意寥寥,兼之各夥多欲遄回,是以不復利权子母也。[28]“况各埠华商生理甚多,即以横滨一埠计之不下三四千人,年中所雇日人男妇约以万计,今华商已收盘而去,则日人皆仰屋兴嗟,合长崎神户等埠,刻下日本工人之无业可做,无工可雇者不止数万人,即此怨声载道。”[29]“日本自向高丽生衅老师糜饷,国不能支,近日商之英美二国,有欲将东海道北海道二处铁路约共长西度六百抵银五百万圆,英美二国人皆婉词却之,盖恐日本国库空虚,此后不能取赎也。”[30]“日本于高丽之事无理取闹,所费良多。大约已用至一千万圆之谱,本月国中各海口所收之税大不如前,华商之挟巨资者大半舍而他适。以致生意减色,市景寥寥。”[31]“近来日本作工之人以战事孔迫无人过问,生涯顿形寥落,如日久尚无转机,势将坐以待毙也。谁为祸始,其亦有悔于心乎?”“中日失和后,银价逐日加昂,日内每两可易东钱九千六百六十文。”[32]“日本蕞尔弹丸,其工商之废,时丧业者当更甚于此,而日本犹贸焉不察,惟以穷兵赎武为事,吾恐日本之忧不在朝鲜而在萧墙之内也。”[33]“前记日本米价加昂,每石二百五十斤售至银十元以外,兹又逐日飞涨,每百斤值银五元八九十钱。”[34]

此外,《申报》对西方列强英法俄美等国对中日交战的态度、各国之间的外交斡旋等都进行了大量报道,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三、《申报》政论文章具有前瞻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在中日战争爆发初,《申报》发表题为《台防为今日之急务说》的社论,[35]正好说出了清军备战的薄弱之处,以后中日战争的发展刚好印证了这一点;1894817《申报》就刊载一篇题为《论自强之计以培养人才为先务》社论,明确指出有国者将欲卓然自立,不为外人所侮,不外富强二者。富则赀财充牣,运用不穷,可以造船购械,选将练兵自强之道,即寓于其中,强则发愤为雄,言战则克,言守则固,他人莫之敢侮,即可以常保其富,是富强二者固相为表裹也。今天下一战争之局也,……中日两国同处亚洲,与欧洲诸国不同,往昔皆经闭关自守为事,武备略而不修,顾自与泰西通道以后,知刀矛弓箭之不足以制胜,于是仿行西法,多置坚船巨炮、快枪,并设局厂自行制造,岁费帑金巨万,日本自维新以来,尽弃国中旧制,一惟西法之是,尚亦步亦趋,迄今不过二十年,水陆兵制悉仿西式,侈然自是骎骎乎有争雄域外之意,既灭琉球,又占朝鲜,且公然以兵船闯入中国海,而兵不必众,船不必坚,其自视已有凌轹一时之慨,中国非不仿行西法,陆军操练改用新式枪炮,海军不乏坚大兵船,可备水战之用,顾自通商五十年来,未尝藉其力以与他国争雄,虽以区区日本亦敢轻用其锋以与我相抗,是岂兵力之不足歟?兵船之不多歟?快枪巨炮之未能命中及远歟?皆非也,所以制敌者惟械,而所以用此械者在人,中国人数约有四百兆,不乏聪明俊伟之才,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则有才与无才等。文武乡会两试,所取人才不为不多,然文武则但讲制艺试帖,不迥于用策对,亦但向故纸堆中掇拾陈言,毫无实际。……可风强弱无常,视乎其人之能振作否耳?中国于自强之术近年亦加意讲求,而尚未风诸实效者,则岂非于培养人才之道狃于旧制而不知通变耶,夫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时势之变虽圣王亦不能强之使不变。已经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是以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18955月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人们还处于极度悲愤、抱怨之时,《申报》登载一篇日本学校考实的文章,全面介绍日本的近代学校教育,正确引导国人进行认真反思。

四、《申报》政治态度鲜明,具有强烈的反侵略性

尽管《申报》是一份教会创办的报纸,但其强烈反对日本侵略的政治倾向是十分鲜明的,很多报道是应该充分肯定的。闻某处得一胜仗,……曲诵三百,拍掌高呼,兴奋不可遏抑;及闻某处打一败仗,则无不发指眦裂,神骇色怒,誓食其肉而寝其皮。”[36]树于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士大加称赞,如平壤战役的左宝贵,军门力竭捐躯,以死报国,至今仍凛凛然有生气,他日青史名称,足与河山并寿。”[37]对于妥协退让严加批评,不熟察乎强弱之形、众寡之数,而惟以和字横梗于胸中”[38]。如对叶志超,卫汝贵等无能将领严加抨击,丧师辱国,失地殃民,如叶、卫之流,虽加以极刑,其罪尚可蔽哉?”[39]对于割地表示强烈反对,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40]。对于战争的失利,进行认真反思:追咎于偾事之由,知其所失有三:一失于因循,不能自占先著;再失于粉饰,讳败而为胜;三失于将帅无人,兵士解体,而事遂不可为矣。”[41]特别是对台湾人民的武装抵抗日本的侵略进行高度赞扬,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今台郡诸公之忠愤,足以感动天下矣!但古来之成败昭昭在人耳目,以众和而成无不可,以不和而败之。”[42]“台民之义声适足以震动天下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似此区区之忠肝义胆,毅魄强魂,精诚贯日月,哀痛迎天地。”[43]对刘永福坚守台湾大加称赞:此非所谓怀忠抱义,超今轶古之大丈夫哉!使统兵者皆能如此,亦何致见敌先逃,交绥辄溃?”[4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申报》政治态度非常鲜明,具有强烈的反侵略性。

总之,《申报》是我们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首先,《申报》消息来源渠道多。它利用上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广泛收集日本、朝鲜、西方各国以及上海租界等各种相关信息,在国内的主要省份,都派驻了专门的新闻记者进行报道。其次,《申报》对国内民众的影响大。《申报》专门开辟专栏,对中日甲午战争进行综合报道,而且《申报》发行量大,信息量大。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除在上海等附近地区发行之外,《申报》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南京、汉口、江西、山东、广东、四川、重庆、陕西、广西等十多个省区几十个城市设有《申报》销售处和发行点,辐射范围广,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很大的影响力。第三,《申报》的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较高。多数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都是来自第一线的实地报道或当地新闻报纸的摘抄,在当时条件下可以说是比较及时、准确,具有很强的可信度。《申报》克服当时军情秘密、电线中断、各种谣传甚多、准确消息不易获得等困难,遍设刺事之人,必侦得真确情形始得登诸报牍,断不敢凭空摹绘,致贻讥于吠影吠声,亦不敢故作危词从人闻听,薄海内外谅所深知。”[45]因此,只要我们合理、科学地利用这些资料,《申报》拓宽了资料来源,将有助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3-11-19

【参考文献】

[1]申报,1894-06-19.

[2]申报,1894-07-03.

[3]申报,1894-08-02.

[4]申报,1894-07-03.

[5]申报,1894-08-17.

[6]申报,1894-07-12.

[7]申报,1894-07-19.

[8]申报,1894-07-13.

[9]申报,1894-07-10.

[10]申报,1894-07-15.

[11]申报,1894-07-16.

[12]申报,1894-08-16.

[13]申报,1894-07-21.

[14]申报,1894-08-28.

[15]申报,1894-07-24.

[16]申报,1894-08-20.

[17]申报,1894-07-25.

[18]申报,1894-07-26.

[19]申报,1894-07-12.

[20]申报,1894-07-25.

[21]申报,1894-07-22.

[22]申报,1894-07-24.

[23]申报,1894-07-26.

[24]申报,1894-07-17.

[25]申报,1894-07-18.

[26]申报,1894-07-18.

[27]申报,1894-07-30.

[28]申报,1894-08-03.

[29]申报,1894-08-26.

[30]申报,1894-08-04.

[31]申报,1894-08-20.

[32]申报,1894-08-01.

[33]申报,1894-07-18.

[34]申报,1894-08-05.

[35]申报,1894-07-07.

[36]申报,1894-11-30.

[37]申报,1894-11-19.

[38]申报,1894-09-21.

[39]申报,1894-12-12.

[40]申报,1895-03-10.

[41]申报,1895-01-07.

[42]申报,1895-05-30.

[43]申报,1895-06-15.

[44]申报,1895-05-29.

[45]申报,1894-07-04.

返回

上一篇:1927—1937年的中国轮船航运业(之二)

下一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公司史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