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中的国企地位与作用——以招商局为中心的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蕾

摘要: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全面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本文在综合多种数据与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招商局为中心探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视野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企地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构想宏大,涵盖经贸、投资、人文和战略互信等各个方面,表明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合作共赢新秩序的胸怀。它的实施正在改变亚欧和东非地区的经济格局,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和众多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崭新的机遇。根据相关统计,“一带一路”倡议下大部分对外投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2015~2016 年上半年,能源、交通运输和矿产等前十大项目投资额度占到总额的近43%[1]国有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建设中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投资契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在推动沿线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招商局集团为中心试分析之。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中的国企地位

1、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和调整中居于实现产业集群整合的主力地位

21世纪海丝之路倡议建设中,构建新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的集约化成为共识。形成与21世纪海丝之路相吻合的产业沿线布局,需要一个个由可延伸度长,内容丰富,增值能力强的完整产业链组成的集群来支撑,而集群需要企业的支撑。发达国家的产业能够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对产业集群的有效整合。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建设中,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管理水平普遍优于民营资本。如招商局集团截至2016年底,总资产6.81万亿元,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4954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1112亿元,同比增长34%[2]

国有企业联合最具产业潜力的地区,集群的多点化、完整化将会形成良性循环。2015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企业主导”排在基本原则中的第一位。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国有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实现联系和互通的重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为产业联动体,打造海丝产业发展动力带,是海丝之路产业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产业间的互动交流是商业、旅游等产品重要的引致因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化产业集群不再仅仅表现为传统的上下游垂直联系模式,而是表现为垂直和水平混合联接的复合模式。在这种拥有完整产业集群的复合模式下,各层次的商品联动,生命周期更长,市场反响更为深远。一是商品本身的市场,二是商品周边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的市场,三是商品的衍生品,包括娱乐、旅游等,形成规模效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产业链较为单一,产业集群尚待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海丝概念的强势进入,为布局相对完整的沿线产业集群,国际化与本地化相互结合,提供了后发优势的路径。政府站在产业推动者的角度,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对海丝建设有关的国有企业给予了一定支持,打造海丝特色产业链。多处与海丝有关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企业在这些园区和基地集合,有利于增强海丝产业辐射力。2015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上批示,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

201512月,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招商局,成为其全资子企业。2016年,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集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核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大企业,成立综合物流事业部,依托中外运长航的专业化经营,打造综合物流产业。体现了海丝背景下国有企业结构优化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带动海丝沿线产业的转型升级。

2、国有企业在提升产业链附加值中巩固维护和传播新海丝形象的基础地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维护和传播新海丝传统,籍借海丝符号获得和平发展的基本定位,具有历史的高度和广度。倡议以航路港口和海洋经济圈为载体,带动产业园、物流、海工、金融等业务,进一步完善21世纪海丝之路重要战略节点布局。这种以经济贸易为基础的开展模式回应了沿线国家民众互联互通的期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赋予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为代表的新涵义,重新焕发海上丝绸之路的生机与活力,增添了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亚洲特色和中国特色[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倡议自提出至今3年多来,顺应了沿线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发展经验的期待,激发了加快各方面合作,共同繁荣的愿望。同时,在沿线国家立足海丝倡议建设的新实践,创造了各种合作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招商局集团发展港口网络,通过收购、改造和新建,形成可控制的现代化港口链,在位于国际航运枢纽通道、扼亚丁湾、红海之地的吉布提规划新建物流港口和工业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中,国有企业借力供给侧改革的机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与多产业融合布局。海丝产业链以横向联接为特点,每一环节均可独立融合其他产业,有效提升综合产值。海丝产业在“海丝+”模式下进一步调整结构,应对业态简单、同质化的共同问题。产业附加价值的整体提升,关键在于把海丝概念融合到各行各业中,形成“海丝+旅游”、“海丝+创意”、“海丝+艺术品交易”、“海丝+文化贸易”等创新业态。海丝形象随着所附着的新业态节点实现传播,提升市场价值,成为产业化的形式。福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领SHOW天地”发展模式是海丝产业“文化+”的示范。“领SHOW天地”现有300多家以文化创意、广告和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入驻,成为产值超10亿元的园区,其中有国有上市企业,也有全国十佳设计企业,吸引了近6000名年轻创意人才创业就业。[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领SHOW天地”充分利用海丝文化元素充实业态,不断实现海丝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作为成果呈现,“领SHOW天地”先后推出“100YOUNG”羊雕群展、文泽艺术馆石雕展等具有海丝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

3、国有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前期开发中具有先导地位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大背景下,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多项产业相关的项目相继推出。在具体实践上,招商局通过打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公路、铁路集疏运通道,在港口腹地集中力量开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复制我国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区等经验,汇集我国产业经营、工程建设、园区开发、金融服务等资源,促进我国优势产能集群在当地落地生根。

贷款贴息、债券贴息、保费补贴等成熟模式也进一步机制化。20143月,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明确文化与金融合作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的特点是前期开发成本昂贵,必须保证投资规模。一批文化产业的优质项目开始投入运作。文化部直属大型中央文化企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福建平潭推进第一个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中国海洋文化中心”,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包括大型演艺会展中心、国际艺术品交流中心、总部基地大厦和艺术家创意设计中心。3年多来,新三板挂牌的文化传媒类企业已有63家,融资额为17亿元。文化产业的债券市场也在迅速发展。截至20154月末,共有128家文化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24支债券,累计融资4703.4亿元。[5]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规划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在沿海国家设置金融机构,这些都为海丝文化产业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中的国企作用

1、在促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平衡基础上创新贸易方式

从重要通道来看,海洋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受益地区是全局性的,不仅促进中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也旨在对沿线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注入强大的增长潜力。沿线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对世界经济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影响力。中国对外贸易90%的运输量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队。2015年通过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商务集装箱达335万箱,其中300万箱来自于中远集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海洋文化的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加速发展战略对接、深化海洋合作,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合作潜力,走上一条互利共赢共享之路。招商局作为港航起家,目前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港口投资运营商,依托港口网络建设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近年来大力推进港口设施建设,通过收购、改造和新建,形成可控制的现代化港口链,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充分发挥在互联互通上的基础性作用。

国有企业在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区域营销网络,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促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平衡上具有支柱性的作用。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交流平台上,国有企业活动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各具发展需求和相对优势,加速融合发展,对贸易合作有着巨大需求。招商局以“区港联动、以点带面,集中开发、落地生根”为贸易理想,连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欠发达地区与世界贸易网络,吸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从高劳动力成本和资源匮乏国家转移,力图开创新的贸易路径。尤其值得经验总结的是招商局“前港、中区、后城”创新模式,模式包括以港口为核心的全链条商贸生态体系、全球关口联盟平台、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清算体系等内容。“前港”是指新建港口或升级已有港口,“中区”是指供工业所用的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等,“后城”是指住宅和商业区。这一模式实现了航、港、产、城联动,以港口带动产业园、物流、海工、金融等业务走出去,进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6]

2、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提供有效国际公共产品,发挥为互联互通建设、金融合作奠定基础的作用

着眼倡议进展的大局,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实在在的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建设和改善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通道,在经贸、产业合作中增强深化各方面交流合作的能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题中之义。倡议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海丝沿线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待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由于周期长、收益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私人资本与私有企业通常不愿意进入的。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是贯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必要体现,也是消化和转移国内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3年多来,中国以大国的胸怀和担当,采取实际举措首先着力实现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公路、铁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连接的客观一体化。资金融通是落实倡议、实现互联互通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积极推动组建“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期资本聚合平台。20141024日,中国宣布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投资设立,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在试运行10个月时间里投资了6大项目,完成了8亿9百万美元投资量,预计在2016年可以完成12亿美元的项目体量。2016117日,亚投行正式开业,来自五大洲的57个成员国代表共同见证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起航。在开业仪式上,习近平在致辞中阐释了亚投行成立的重大意义,指明了亚投行运营和发展方向,表达出中国与世界共创未来的真诚意愿。

2014118日,中国宣布筹建丝路基金,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313F[7]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中,外汇储备出资65亿美元。2015年先后宣布了三单项目投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在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为倡议的落实增添稳定因素。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带动了沿线经济贸易有效增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更为紧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大特点就是以贸易经济融合创造文化融通的氛围,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看得见的利好。招商局就利用港口和园区的发展,通过工业化提高生活水平,促进人口增长,产生住宅和商业需求,在港口和园区周边建设城市功能,又通过城市化反过来提升工业区和港口的价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经贸文化之路,更是沿线国家民众情感沟通之路,重在以获得感赢得认同感。实际上,沿线国家民众的获得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培养消费力和新的消费增长点,创造海丝文化潜移默化深入民众的条件。

3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促进资源共同开发和当地民生改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海丝沿线国家主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共建了一批经贸园区,吸引各国企业入园投资,形成产业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园。其中国有企业以其实力强劲的产能,丰富的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起着带头作用,成为促进资源共同开发和当地民生改善的主力军。主要表现在与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得到加强,实现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发展。海水养殖、远洋渔业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和海上旅游等海洋产业合作得到深化。20157月,国资委发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走出去”为海丝沿线国家政策对接和人文交流创造条件,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形成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新格局。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的投资有效的提升了其国家经济力。吉布提劳动力成本低,失业率高,与欧洲等发达市场有出口关税减免的协定,具有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吉布提国家面积小,人口少,中国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其投资在东道国民生改善方面贡献良多,赢得广泛好评。[8]

海丝沿线口岸依据不同的要素禀赋,地缘文化潜力得到较大提升。希腊地处欧洲、亚洲与非洲三大陆的交界处,成为亚洲通往欧洲的最佳通道。2016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希腊国家私有化委员会签署协定,收购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股权。根据协议,购买比雷埃夫斯港经营权协议的总价值达15亿欧元。通过中远集团此次投资,希腊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欧洲首站,打开中国与西方世界、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中远的目标是将比雷埃夫斯港口打造成全欧洲最大最现代的港口,在未来几年内将集装箱运输量提升至700万箱。比雷埃夫斯港在欧洲至地中海地区的排名已经上升至第3名,世界排名也从2010年的第89名上升至现在的第39名。[9]

三、结语与展望

中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有着较大差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建设给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增强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一是,海丝之路倡议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上,创造出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合理资源配置的更广阔范围。“十三五”期间,招商局集团将强化战略引领,坚持以市场化为核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企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10]

二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国企制度改革的实践价值。大批在功能分类基础上兼并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形成合力,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能源发电等领域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更为雄厚,如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相应的,在制度建设、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与沿线国家合作范围、合作力度和合作效果将不断拓展。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为国企产权改革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因国企产权改革的不断实践而获得了理论新发展的基础和实践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践从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多元化以及借鉴西方产权思想等不同的方面深化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三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作为涉及面广泛的新实践,必然为国企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探索和理论总结。如国企产权改革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产权改革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的路径创新;协同政府、企业和其他各类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海外投资面对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风险的经验,国际汇率波动风险、工程承包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文化风险和本土化问题的识别防控;如何带动在科技、服务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国民共进”,共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等等。


[1]《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20174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中债资信联合发布。

[2] 招商局集团官网,http://www.cmhk.com/main/a/2015/k07/a199_20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819日。

[3] 习近平:《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2016622日),《人民日报》2016623日第2版。

[4] 《丝海扬帆文创护航——2015年泉州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泉州晚报》2016121日。

[5]128家文化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总额达到4703亿元》,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7/20/t20150720_5980994.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6120日。

[6]《打造“丝路驿站”,实现共享发展》,《经济日报》201648日。

[7] 《习近平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119日第2版。

[8] 《吉布提港口“一港五通”》,《国资报告》2017年第5期。

[9] 《希腊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欧洲首站》,《中国民商》2016年第10期。

[10] 李建红:《招商局集团:“十三五”的改革创新之路》,《国资报告》2016年第12期。

返回

上一篇:国企在改革开放中的战略性——基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历史的探讨

下一篇:基于壮大国家综合实力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