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重组,江海一体——对组建中国江海运输集团的初步构想

来源:《集团经济研究》199905

 

周世利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与此同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的试点工作逐步深化。 笔者在对同为试点集团的中国长江航运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等大型水运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粗略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联合重组,江海一体,组建中国江海运输集团,促进水运产业升级”的初步构想。

一、“联合重组、江海一体”意义深远

    联合重组,江海一体,组建中国江海运输集团,是两大集团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水运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1.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中国长江航运集团(以下简称长航)和中国海运集团(以下简称中海)都是中国水运行业的“大哥大”。两家企业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前身都可追溯到1872年成立的招商局;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和内部功能设置大同小异,都是运输为主、水陆并举、多元经营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大集团,规模经营方向、专业管理格局基本一致;都有完备的调度指挥、燃物料供应、通讯导航、船舶修造、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支持保障体系。

    1998年以前,长航、中海同属交通部管理,市场分工略有不同。长航集团主营长江干线和江海直达运输业务,年货运量8000万吨,占干线航运企业的70%,在中国内河地位举足轻重。中海集团承担中国沿海地区80%以上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资的运输,年货运量逾1.45亿吨,海运优势十分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江海运输市场日渐融合,两大集团的竞争领域不断扩大。由于产业结构类似,部分市场交叉,经营管理自成体系,以致运力浪费、成本加大、收入下降、资产闲置等等成为困扰双方的共同问题。

    一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由于各自为政,独立经营,两大集团在长江和沿海分别布点,营销、疏港以及船舶供应、通讯导航等等费用同步支出;存量资产互不流动,以致营运船舶资产的闲置和新增投入同时并存,一方船舶、基地或辅助运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又不得不另起炉灶,新添资产或新辟基地,造成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船舶压港,运力排空。两大集团由于运输生产组织自成体系,货源难以对流,江海运输生产衔接不够均衡,加剧了船舶压港和运力排空,以致船舶效率低下。

    三是相互压价,双双受创。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争揽货源,两大集团海运及江海直达业务竞相杀价,以致国家批准的运价标准和运价政策都难以全面落实,双方利益受损。江海运输关联密切的整体优势得不到发挥,集装箱等新型运输方式发展缓慢,江海运输对综合运输市场应有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大为削弱。

    近年来,两大集团一直在亏损、持平盈亏分界线上徘徊,与庞大的资产规模极不相称。与同为水运行业大集团的中远、招商相比,综合实力不如中远,发展势头不如招商。双方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整体实力,是其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

    2.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截止1997 年底, 我国民用船舶已发展到32万艘、近5000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航运的船公司310多家, 沿海运输的船公司1300多家,内河运输的船公司5100多家,从事国际海运的船队规模超过2400万载重吨,国内水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同51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与4 个国家签订了内河运输协定,允许外国航运公司从事中国港口到国外港口间的海上运输,允许在中国设立合资或独资航运企业。1997年底,批准外国航运企业在华设立独资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57家。经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水路运输企业已达120多家,国外航运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406家。改革开放既为中国水运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在全球企业兼并和合作浪潮的影响下,一些海运公司也以团体化形式重新组合,使世界航运业呈现集团化竞争格局。资料显示,世界航运市场已形成五个航运集团或合作团体,他们中有由德国赫佰罗特轮船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日本邮船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等组成的航运大联盟;有包括美国总统轮船公司、日本大阪商船三井船舶公司、韩国现代商船公司等在内的新世界航运联盟;有由德国胜利航运公司、阿拉伯联合航运公司、韩进海运公司等组成的联合航运集团等。目前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0大航运公司中,已有约90%的公司形成集团成员或互为合作伙伴。中远集团也顺应市场及国际航运潮流,已走上联合、联营和合作经营之路。

    竞争、联合势不可挡,唯其如此,长航与中海联合重组方是顺势而为的积极之举。

    3.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国家的产业组织形态取决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九十年代以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等新一代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具有很高的规模经济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只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才能做到。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企业集团身上。

    作为基础产业的中国水运,全行业的大集团只有长航、中海、中远、招商等少数几家,而且发展并不均衡。四大集团中,中远已跻身世界一流航运企业之列,其海外企业达300余家,“下海、登陆、 上天”已成为其跨世纪发展的宏大战略。招商局集团亦渐成气候,占其总资产三成的运输集团经过重组已成为专业经营的运输企业,拥有480 万吨船队,资产达130亿港元,综合运输实力居香港前列。 同样作为特大型企业的长航、中海则稍逊风骚。两家资产重组,提高其人员和资产的有机构成,壮大其综合实力,符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产业政策,有助于增强中国水运国际竞争力,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二、“联合重组、江海一体”的时机已成熟

    国家积极推进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其工作重心,一个是解决企业集团的体制环境,一个是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这一政策及由此影响下的企业改革局面,为长航集团和中海集团的联合重组提供了机遇。

    1.体制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政策导向旗帜鲜明。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特别是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工作全面展开,新的政企格局正在形成。企业的主管部门不再存在,不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政府不再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审批,权利交给企业和银行,企业自主权进一步落实。此外,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199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化国企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推动企业的联合重组。明确指出工作着力点要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航运影响深远。与知识经济同步,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相应增长;全球性统一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功能发挥将更加显著;航运买方市场进一步形成,各自为阵的传统运输方式将被打破,挂靠减少,航线直达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各种运输方式的转换、衔接,将由一个承运人组织完成;资源共享、权益均分,跨国经营的联合体将更为发展。体制环境方面的重大变化,为所有“先知先觉”者提供了发展机遇。

    2.两大集团内部专业化改革基本到位。为了适应市场,长航、中海集团在企业内部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两大集团内部专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1998年以前,长航集团运输主业中的重庆、武汉、芜湖、上海四大公司承袭计划体制下的企业组织模式,均为依托沿江城市的地区性综合公司,共同从事长江客货运输业务。管理模式、组织体制、产业结构已成为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桎梏。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1998年长航集团按照“一个目标、两个步骤”的整本思路,对集团干散货运输结构实施了改革。

    所谓“一个目标”,就是长江干散货运输结构最终要实现集团内部的江海一体,组建一个集江、海、洋和一、二、三程运输于一体的干散货运输总公司,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和规模经营。所谓“两个步骤”,就是上述目标分两步到位,即按“江海分设”方案,完成第一步结构调整后,待条件成熟进行第二步调整,实行江海一体。据此,1998年长航集团按照“客货分离、江海分工、人随船走、经营集中”的基本思路,实施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此次调整,涉及船舶1500多艘、员工4万人、 资产40亿元,按市场要求初步完成了长江干散货运输的大编队。通过近一年的衔接运转磨合,改革效益逐步体现。

    中海集团自香港回归之年成立以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本着“航运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朝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其船舶运输基本实现了专业化管理,油品、散货、集装箱、特种船、化学品、杂货运输以及堆场、仓储专业化经营管理已初具规模。

    长航、中海内部专业化的改革改组为双方进一步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两大子系统构造不断优化,功能逐渐完善,构建中国江海运输集团大系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功能,时机已经成熟。

三、“联合重组、江海一体”的基本思路

    长航、中海联合重组,总体目标是,通过结构、资产、机制、业务、理念、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重组,组建中国江海运输集团,成为资产一体化的企业实体,在实现全局意义上的江海运输一体化、壮大运输主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多元经营,构建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基本思路是:联合重组,江海一体;统一经营,专业管理;整体清盘,主辅分离;转机建制,提高效能。

    1.联合重组,江海一体。长航、中海两大集团的重组建立在政策引导、自主联合的基础上。目标模式要实现三个重组:一是结构调整,通过组织结构、运输方式和关联业务的重组结合,集江、海、洋运输于一体,归并旅游、工业、房地产与多元经营业务,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产效率,发掘市场潜能,有效地构建江海运输和多元经营新的结构体系,形成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协调运输、互通有无的新局面,开辟新的航线,开展新的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单一集团在不同地域的优势,从而形成新集团雄厚的实力,增强竞争力量;二是服务重组,改进为用户服务的方式方法,减少中间环节,如散货运输做到门到门,一程、二程、三程运输形成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江海直达效能,按货主要求送达货主码头;三是管理重组,充分发挥两大集团管理优势以及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优势,实现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融合,使新的集团不仅有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有质的优化。

    2.统一经营,专业管理。重组后的中国江海运输集团力争成为国家控股公司,实行集中经营,专业化管理。“集中经营”,即集团经营管理工作重点是战略管理、决策管理、资本营运管理和对所属公司领导班子的管理,同时对各大产业及各大品种货物运输实行统一经营。“专业管理”,即分产业、分货类成立多家专业公司,在运输主业上实行江、海、洋“经营一体化、运输一条链”的服务。如成立散货运输总公司,负责江海散货的市场营销、运输组织、运费催收等,形成一种业务一个头对外的经营格局。各类专业化公司可在统一核算的基础上,依托江海区段,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分级管理。

    3.整体清盘,主辅分离。整体清盘是联合重组的基本前提,是壮大运输主业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策支持。整体清盘包括成本和资产清盘,其中成本清盘主要清理各种不良债务,争取政策支持;其次是清理富余人员和企业办社会等种种包袱。在此基础上,实行陆上产业以及后勤保障系统与运输企业的分离。

    4.转机建制,提高效能。联合重组还需和转机建制相结合。首先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形成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铲除传统体制延续下来的产权关系的“行政链”,提高运作效率。新的专业化公司在产权上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更努力形成企业内部的科技进步体制,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其次,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随着下属公司的增多,管理跨度加大,管理的有效性也会降低,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手段,保证整个集团有序运行和进一步发展。

    长航、中海集团的联合重组,是强强联合的一项重要工程,其决策和实施势必面临多种复杂的问题。长航、中海重组,既要学习借鉴,审慎研究,科学决策,也要结合实际,开拓进取,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重组中的主体地位。成功的联合重组,必将为增强中国水运的国际竞争力,为促进中国水运的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返回

上一篇:论“九七”以后香港各类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梁启超、康有为的股份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