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商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兼论中国通商银行在舟山发行的“定”字加盖票

来源:《梁溪集•中国钱币研究丛论》

 盛观熙

中国通商银行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也是我国首家获准政府批准发行钞票的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金融企业----银行业的开始。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发行钞票,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政府取消其发行权为止,通商银行的钞票发行期长达38年之久,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发行钞票历史最长的商业银行。

十九世纪后期,欧美等西方大国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在全球到处寻找目标,外国洋人看好中国的广阔天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纷纷来华开设银行、兴办实业,他们的目的企图以此来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从中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大批有识之士,要求政府仿照西方模式自办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926,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盛宣怀向清政府奏请,要求朝廷准许创办中国自己的银行。奏折称:理财之要。……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中国银行既立,使大信孚于商民,泉府因通而不穷,仿借国债可代洋债,不受重息之挟制,不吃镑价之亏折,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此其一也。

盛宣怀在奏折中对国家设立银行的利与害,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银行仿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扰,故能维护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银行之议。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在奏折中盛宣怀进一步对银行发行钞票的益与弊,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议者谓国家银行,当全发帑本,简畀大官,通行钞票,由部造发,如英法等国,财赋皆出入于银行,是户部之外府也。然中外风气不同,部钞殷鉴未远,执官府之制度,运贸易之经纶,恐窒碍滋多,流弊斯集;或致委重西人,取资洋款,数千万金,咄嗟立办,其词甚甘,其权在彼,利害之数未易计度……

当时的清政府不但腐败而且无能,对于华人自己设立银行的问题,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统治者一方面害怕洋人的极力反对,给朝廷增添了麻烦;另一方面又深虑新式银行开设以后,财政利权将落到汉族官员的手中,因此一直踌躇多疑、举棋不定。面对英、法、奥、俄等国帝国主义的发难,当时以盛宣怀为代表的开明官僚,全力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团结翁同和、王文韶、刘坤一、张之洞等一批政府要员,对光绪皇帝晓以国家利害之得失,最后才获准奉特旨办银行的恩准。由于兴办银行目的,是为了通商惠工,因此,中国第一家民办商业银行就采用了中国通商银行这一名称。

光绪二十三年426日(1897527),中国通商银行正式开业,总行设在上海外滩黄浦路7号,以后陆续在北京、烟台、汉口、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定海、汕头、广州、厦门等11个城市设立分支行。中国通商银行初定资本额为规银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以后由户部拨入100万两,总计实收资本350万两),分为5万股,每股100两,其中盛宣怀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出资80万两,电报局出资20万两;各总董每人认招10万两,共计100万两,其余50万两由各口岸、省会华商投股。盛宣怀害怕大量的官股加入,会削弱他的实权;但是又担心假如没有官股,银行不能取信于洋人。因此,他通过朝廷的私人关系,由户部拨入款项100万两,存入中国通商银行,作为生息的公款,并规定在五年后分期陆续归还。

中国通商银行开创伊始,银行的有关管理方式、经营业务、人事制度等均效仿英商汇丰银行;并且聘请在上海汇丰银行任职的英国人美德伦为洋人经理,以便对外联系外商和外商银行的一切业务;又聘请咸康钱庄的经理陈淦(字笙郊)为华人经理,负责联系钱业市场和各个钱庄的全部业务。由此,通商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蒸蒸日上。

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规定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其实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独揽。首批所设的总董张振勋(弼士)、严信厚(筱舫)、朱宝珊(葆三)、刘学询(慎初)、叶成忠(澄衷)、杨文骏(彝卿)、严潆(芝眉)、陈猷(辉庭)、杨廷杲(子萱)、施则敬(子英)共10人,全部都由盛亲自指派,且大都是官僚重臣和殷商富户,其中亦不乏有丰富经验的实业家,更多的是一批在当时社会具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大亨。

如总董张振勋,字弼士,为南洋华侨巨富。一生热忱振兴实业,先后创办有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机器制砖裕益公司、机器织造布匹亚通公司、玻璃公司、垦牧公司等事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授太仆寺卿,权理粤汉铁路事宜,还曾担任过清政府的南洋商务大臣。

总董严信厚,字筱舫,浙江慈溪人,由贡生入李鸿章幕,候补道知府衔,首任河南盐务督销。光绪十一年(1885年)署长芦盐务帮办,次年开设同德盐号。1887年在甬首创第一家机器轧花厂----通久源,并且投资自来水、电气、面粉、五金、药材等行业,积赀巨万。

总董朱宝珊,字葆三,浙江定海人,为平和洋行买办。早期至上海学徒,后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上海福州路开设慎裕商行,经营五金进出口业务,并在沪浙等地开设多家公司,又设各省汇号,同时兼任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总董,长期担任上海华商总会的会长,系宁波帮实力派人物的代表之一。

总董刘学询,字慎初,号问刍,广东香山人,曾经长期担任李鸿章的幕僚,招商局董事等职。

总董叶成忠,字澄衷,浙江镇海人,早年与外国兵舰做生意起家,陆续开设南顺记、新顺记、义昌五金行、伦华缫丝厂、燮昌火柴厂,光绪二十五年时资产已达800万两。

此外,总董杨文骏曾担任芜湖关道;严潆、陈猷两人均为上海招商局董事;杨廷杲为上海电报局提调;施则敬为招商局汉口分局经理。从上述各个总董简历可见,官僚巨贾阶级组成的董事集团,扎实地奠定了通商银行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通商银行在成立之前,中国各大商埠早已是外商银行林立,当时有英国丽如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荷兰上海和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友华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十余家外商银行;还有美丰银行、震义银行、中华懋业银行、义利银行、华法银行、华威银行、中华汇业银行等十余家中外合资银行。这些外商银行和合资银行,以中国市场为对象,各自发行自己的钞票,都可以在中国境内畅行无阻地流通使用。清政府对于帝国主义在华银行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无能为力,充份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同时也说明了政府及有关当局听任外国钞票在国内流通,对货币理论知识的极端贫乏,纸币成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重要工具。

通商银行成立以后,先后共发行过8个版次的钞票(附表)。

附表: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钞票版别

版 别类 别  面 额 特     备 注

第一版  (1898) 银两票   1 5 10 50 100两框式花栏、双龙图案珍品

银元票   1 5 10 50 100  罕品

 第二版 (1904) 银元票   5 10 50   双龙图案  右侧财神罕品

 第三版 (1914) 银元票   5 10元 双龙图案  右侧财神稀品

 第四版 (1920) 银两票   1 5 10两双狮图案   中间财神   珍品

银元票  1 5 10 50 100  稀品

 第五版 (1926) 银元票5 10元外滩风景   右侧财神   多品

 第六版 (1929) 银元票15(注:1元版有4) 双狮图 右侧财神  少品

 第七版 (1932) 银元票5 10元 同第5版式样 少品

(注:本表纸币按国际惯例定级,分别为珍、罕、稀、少、多,五级)

第一版版钞票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行,计有银两票1两、5两、10两、50两、100两,银元票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两类共10种;据资料统计:首版银两票印刷50万两,银元票100万元。这种钞票设计比较简单,钞票正面四周花框围绕,四角面值,中间上首为中国通商银行圆形行标,两侧双龙对置,中间篆书中国通商银行名称,下为汉字面值;背部均为英文行名、面值等;各版均为黄底棕/红花栏,黑色汉字及红色面值。首版钞票由英国伦敦EnoravedByBarclay&FryLtd承印。由于这一版钞票设计简单,发行不久即发现有伪票,总行急令进行改版。因此这版钞票发行数量不大,在改版时又都全部回收,且大面额者均为样票,故至今已经十分罕见。

第二版钞票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发行,首批150万元,印刷数量435万元,计有5元、10元、50元三种,均为银元票。从这一版纸币开始起,在钞票正面右侧,印有一位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财神图案,并将原英文名称”TheImperialBankofchina”(中华帝国银行)改为”TheCommercialBankChina”(中国商业银行),该版钞票由英国BradburyWilkinson&Co.LdEngraversLondon印刷。

第三版钞票于民国三年(1914年)发行,印刷数量计300万元,仅有5元、10元两种版别的银元票。该套钞票式样仍同第二版,虽然钞票印刷的当时已是民国纪元,据说由于钞票上印有双龙图案,沿袭的大清封建王朝味道太浓,因而末能被民国政府当局获准使用,至今亦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印刷厂家亦为英国伦敦BradburyWilkinson&Co.LdEngraversLondon

第四版钞票于民国九年(1920年)发行,计有银两票1两、5两、10两三式,银元票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式(其中5元、10元有多种色彩的版别之分),两类共8种,其中银两票300万两,银元票1050万元。该版钞票的设计风格已趋于现代形式,原来的财神图案被移置于中间位置,左右两侧为面值;背部的双龙行标亦已改为双狮图案,由美国钞票公司AmericanBanknoteCompany印刷。

第五版钞票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发行,仅绿色5元、红色10元版二种,印刷数量共1000万元。该版钞票正面图案设计又作局部改动,将中间的财神图案又移至右侧,中间置以面值,左侧增加东方华尔街----上海金融中心外滩风景图案,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

第六版钞票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发行,该版均为1元券,印刷数量约500万元。该版纸币式样略作改变,将第五版的外滩风景图案取消,中间面值改为横书;背部双狮图案略作变动,移向上侧。有关资料披露这一版共有1元券绿色、兰色、浅灰色等4种色别,由英国BradburyWilkinson&Co.Ltd承印。

第七版钞票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发行,共有5元、10元两种版别,印刷数量约3000万元,钞票式样、图案、印刷厂家均与第五版相似。

第八版钞票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向英国订印5元、10元券两种,数量2000万元,后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运回,因此未能发行。

最新出版的《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2002年号,刊载有林准祥先生美国钞票公司承印的中国纸币(1905--1949一文披露,美国钞票公司曾经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为中国通商银行印刷5元版上海地名券,当时记录当印量仅为91张。该资料来源系美国钞票公司,于1991年公开拍卖的3册附有中国钞票样本的档案中,记录表明为中国各大银行印刷的钞票。美国钞票公司为中国承印的钞票数额一向很大,各个银行每种面值的印数多达百十万张,其中尤以中央银行及中国银行的钞票印量最大,而以千或百为单位印量的钞票甚少,据此,笔者认为该版5元券应该是样票。

权威的美国KP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纸币标准目录》(WORLDPAPERMONEY)一书,仅刊有1898年、1904年(即光绪二十四年、光绪三十年)两版钞票的图录,但是,该书披露有另一种半两的银两票,系前所未闻之物,可惜没有刊登图版,由于没有见到这一枚实物,因此,无法对此版别认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此外,戴建兵《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纸币史》,以及最近出版的《中国近代纸币史》,两书中均说明通商银行共发行有10个版次的钞票,其中有民国六年(1917年)商务印书馆版,但是实物仅见民国三年(1914年)版;另外,民国十七(1928年)、二十年(1931年)版,实物仅见有民国十五年、二十二年版。由于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经发行过4种不同版别的一元票,是否将此作为不同的几种版别,也无不可。在能见到的各类钱币资料中,以马传德先生《老上海货币》一书所刊列的通商银行钞票版别,不但最多也最为详细。我们以方法论来研究钱币,以钱币实物为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除此无别。当然,我们更期待新的钱币实物出现,届时将有力地补充文字史料的不足。

本人箧中藏有民国二十一年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第七版)加盖舟山地名券复印件1枚,系旅居美国著名的钱币收藏家柏文(BAIWEN)先生生前所赠送(附图)。该券为5元版,正面上额自右向左楷书中国通商银行字样,中间花符内直书面值伍圆,下列凭票兑付通用银圆二行楷书,下侧中华民国廿一年六月印印刷年版,外框小字伦敦华德路公司印楷书一行,左旁为上海外滩建筑及黄浦江风景图,右旁为财神图样;钞票四周花栏围绕成边框,四角字面值,左右两侧加印上海地名,内中两边英文冠字:CBAD,号码为000534;下边两侧分别有董字长印经理之印两方红色篆印;背部上列绶带书有英文:TheCommercialBankofChina(意为中国商业银行),中间圆形花符内为双狮对置,间隔球形中国通商银行标记,下为英文面值:FiveDollars5元),四周及左右两侧均为阿拉伯面值”5”字,上侧左右亦为英文冠字及号码,中部两侧分别由董事长及总经理的英文签字,钞票票幅为15.2×8.2厘米

与通常钞票不同的是,该枚钞票正背面两侧四角分别加印有四个仿宋体的字,左上右下有二个楷体字,均为红色;此外在钞票的正背部还分别加盖有字圆形戳记各1个;另有一方形和圆形的戳记,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而无法辨认。

据《舟山市金融志》记载:民国十八年(1922年),中国通商银行在舟山沈家门设立支行,复于十四年(192556,在城关镇增设定海支行

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的钱庄和银行,有领用银行钞票的制度,分别称为领券制暗记券。中国通商银行始于1905年,与钱庄订立领券合同,其领券方法,以5天期钱庄票照按照早市洋厘(以银两表示的银元市价),折合银两领用银两票或银元票。藉此,钱庄一方面可代银行推广发行纸币,另一方面也可获得5天期限的利息,银行与钱庄双方均可获得共同的利益。

民国十二年(1923年)年底时,上海曾经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许多银行资金不敷周转,当时沪埠各钱庄为了应付危机,钱庄与银行双方订立领用钞票合同。合同规定由钱庄备足保证金,一般是现金(钱庄票)七成、政府公债三成,向银行领取十成钞票,以50万为限度;此外在领用的钞票上加盖暗记,这样,银行在回笼各钱庄领用的该行钞票时,可以根据暗记,随时向钱庄兑换成现金。而钱庄领用的银行暗记钞票,银行可通知外埠各分支行处,凡符合暗记者可一律收兑。在外各分支行处收兑的暗记券,通商银行可以随时凭代兑行报单,签发代兑换领券证,向钱庄兑取现金。所兑之券随时由银行负责运回,其运费由各领券钱庄负担。

《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纸币史》记载,通商银行总行库存券中,除了沪券(本地券)之外,计有:京、汉、苏、甬、厦、锡、定、杭、扬、通等部的地名券。由于银行与钱庄双方在拟定钞票上的暗记是保密性质的,因此,钞票上加盖的暗记至今无法识读。有关资料刊出仅上海行庄领用的暗记券种类有:子、东、华、民、俭、惠、浦、宇等72种,内中以汉字者69种,英文字母者3种。据此,这枚中国通商银行二十一年版的5元券,系由总行在印刷好的钞票上,再加印舟山的地名汉字记号后,由中国通商银行定海支行直接在舟山发行的。钞票上加印的字即定海,字即岱山地名。《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纸币史》称,1935112止,通商银行库存的部暗记券,大约还有18.5万元。至于暗记代表那一个钱庄,虽然一时无法考证,但根据舟山的钱庄性质与经营方式研究,在海岛本地的钱庄向银行领取的钞票,可能会直接加盖该钱庄的名称。查找有关资料分析,舟山钱庄以字为名号者,仅有设立于民国七年,由胡和声创办的同德钱庄。该钱庄初设时资本金3,000元,年营业额30,000元,地址在定海城关镇中心的状元桥下,据说经营的效益不错。此外,再也查不到与字有关系的钱庄名称。

有关舟山的钱庄情况,根据资料记载:舟山钱庄于晚清已经形成,以宝源钱庄创设于光绪末叶,资金2.5万元,营业额30余万,历史最为悠久。宣统年间仅定海已有钱庄20余家。民国以后,钱庄兴衰互见,至民国廿二年间,定海县全境有钱庄40余家,其中收入《中国实业志》的有32家,数量居甬、杭、绍、永嘉之后,这在经济不很发达的海岛城市----舟山来说,实属不易。《舟山市金融志》列出同康等钱庄共有53家,可见舟山金融业情况之一斑。

舟山向以生产鱼、盐等海产品著称,且与上海、宁波等商埠相邻,宁波帮中的舟山籍旅沪实业家如朱葆三、刘鸿生、周祥生、王启宇、厉树雄、许廷佐、周晋镳、韩之鹏等辈不乏其人。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五口通商以后,在上海的浙江籍商人约有20余万人,仅在上海一地,有名有姓有档案留存的知名舟山实业家,大约有一百余人。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把他们都笼统地归类在上海的宁波帮中,这不仅舟山与宁波仅仅一水之隔,交通往来十分便利,而且语言、风俗、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其中仅朱葆三、刘鸿生、周祥生、王启宇四位巨头,无论其资产和社会影响,在上海具有鼎足之地位。仅以朱葆三个人投资来说,其投资涉及领域之广、参与创办的企业之多、投资数额之巨大,是当时在沪舟山籍民族资本家中绝无仅有者。

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一书记载,朱葆三所投资经营的银行,包括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华商业储蓄银行、利华商业银行、上海煤业银行、江南银行、济东实业银行等7家;朱葆三又是上海华商保险业的开拓者,1905年他创办华兴水火保险公司后,次年又创办了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华成保险公司、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上海联保火险公司等5家企业;朱葆三还是近代航运业的重要人物,他先后投资创办宁绍轮船公司、长和轮船公司、越东轮船公司、顺昌轮船公司、镇昌轮船公司、同益商轮公司、舟山轮船公司7家;同时还参股法商东方航业公司、投资由张謇创办的大生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永利轮船公司、永安轮船公司等5家;其他如机器、电气、煤炭、自来水、纺织、面粉、榨油、造纸、新闻事业等,无所不办。而且投资家乡,兴办实业,造福子孙,热心于家乡的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在定海曾兴办定海公学、定海申义小学、定海时疫医院,创建定海自来水公司、舟山电灯公司,捐资修建定海南珍桥,并重修民国《定海县志》等大批公益事业。

另如刘鸿生人称火柴大王,不但在火柴工业有重大贡献,还投资码头、水泥、煤炭、搪瓷、银行、保险等行业,是一位集商业、工业、运输业、金融业于一体的、在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民族资本集团。此外,周祥生----是近代上海出租汽车业的先驱者,1923年在上海创办祥生汽车出租行,1932年成立祥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在交通运输业有较大的影响。王启宇----中国机器印染业的首位创造者,曾先后创办达丰染织厂、振泰纱厂,并投资泰山保险公司、舟山轮船公司、兴业钢铁厂、中华劝业银行等企业。数量众多的舟山籍旅沪实业家们,他们不但在沪上和海外发展经济,对舟山工业、交通运输、水产业以及经济、金融的发展,都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通商银行先后发行过银两票2版,计350万两,发行银元票8版,计8,520万元。其中销毁银两票46,357两,银元票9,894,789元。此外,尚有作废的银两票3,440,773两,银元票2,239,311元。另据张家骧著《中华币制史》一书的记载,中国通商银行在民国七年流通的钞票数量为1,622,317元,八年1,502,287元,九年1,097,569元,十年1,071,250元,4年间钞票的流通数量约共计530万元。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纸币,设计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使用钞纸讲究,印刷质量精致,代表了我国早期的华商银行发行的钞票风格。

注释:

盛宣怀奉呈自强大计折附片《皇朝经世文编》卷二。

盛宣怀奉呈自强大计折附片《皇朝经世文编》卷二。

盛宣怀奉呈自强大计折附片《皇朝经世文编》卷二。

马传德等著:《老上海货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林准祥:美国钞票公司承印的中国纸币1905-1940),刊《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2002年号(总第17期)。

董秉权主编:《舟山市金融志》第7页,上海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傅为群:上海钱庄与钱庄票,刊《亚洲钱币》2000年第一期(总第5期)P62

戴建兵:《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纸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陶水木著:《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上海《申报》1926.10.2.朱葆三先生事略

盛观熙:上海商帮中的舟山籍人士《舟山晚报》总1320期,2001.1.25.

张家骧著:《中华币制史》第200页,台湾信江出版社,民国十四年版。

参考书目:

1、陈训正、马瀛:民国《定海县志》。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编:《上海钱庄史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周葆銮著:《中华银行史》(1919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4、《上海文史资料文库》第五卷,上海书店出版1999年版。

5、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1912-1927年)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朱镇华:《中国金融旧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7、李坚:《上海的宁波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1991年版。

9、江苏省钱币学会编:《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10Albert·PickSTANDARDCATALOGOFWORLDPAPERMONEY(Volumetwo)KrausePublications.

(本文摘自作者著:《梁溪集·中国钱币研究丛论》P181-190页)

返回

上一篇: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模式的滥觞——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

下一篇: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能源运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