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仅存的“船文物”-----“江安”轮

来源:2007年2月7日《文化》

  项能波

 

在长航凤凰公司武昌余家头船舶基地江畔,耸立着一艘报废的五层楼高的大型客轮。这艘客轮就是已经有92岁高龄的“江安”轮。“江安”轮是新中国成立时,第一艘由汉口开往上海的复航汉申客班的客船,当时的武汉市军管会曾授予该轮“人民江安号”荣誉称号。“江安”轮这个“沧桑老人”,目睹了自鸦片战争至今百年长江轮船运输的风风雨雨,它是长江上仅存的非常有历史价值的“船文物”。

“江安”轮是招商局轮船总公司于1914年由四明银行贷款、江南造船所制造的。该轮长11122米,型宽1433米,型深462米,航速25公里/小时,钢质结构,总吨位460982吨,净吨位249319吨,主机动力为三联往复蒸汽机,2400匹马力,定额载客

1205人,载货1139吨。20世纪初,“江安”轮一直行驶在长江下游,此时帝国主义列强的航运企业正纷纷侵入长江,掠夺客货资源,“江安”轮尽力与他们竞争,为招商局立足长江

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南京沦陷后,“江安”等下游大型客轮撤至汉口,坚持汉口到宜昌的客货运输。武汉失守后,日寇沿江西进,直逼宜昌,为保存航运实力,招

商局于19381112日凌晨起,将“江安”等六艘大型客轮,由宜昌撤进川江,抵达重庆。此举为抗战胜利后恢复生产和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也是长江航运史无前例的。

武汉解放前夕在国民党撤退时,“江安”轮船员为防止敌人破坏,将停泊在汉口的“江安”轮开走隐蔽起来,“江安”因而未被炸沉。

1949516武汉解放后,“江安”轮接到复航命令后,进行了七天紧张的抢修,于61 1日装载着700余旅客及桐油、棉花等物资500余吨,安全顺利地驶达了上海,

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嘉奖。在新中国的长江下游航运中,“江安”轮一直表现突出,曾于1954年受到交通部表扬,同时,在1954年、1956年分别召开的长江区第一届航运劳动模范大会和长江区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江安”轮被评为模范集体。

“江安”对于长江客货运输,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期间,红卫兵串联,乘船不买票,吃饭不给钱,已近“花甲之年”的“江安”,以长者胸怀,仁慈地接纳了这些调皮孩子。改革开放初期,长江客流如潮,“江安”轮还在服役,它挺着大肚皮,打开货舱、餐厅装客,连走道、烟筒旁边都是人,经常翻倍地超定额,一次又一次安全地把旅客送到目的地。

“江安”轮曾经多次改建、改名和改作他用。1952年经过舱内设施和机器的改建改装的修复后,“江安”轮成为了当时长江上比较舒适的客货班轮。1965年又进行了改建,同时更名为“东方红10”号。“文革”结束后,随着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政企分开,长航集团(总公司)的成立,又改名为“江汉13”号。“江安”轮于80年代末报废后,曾移至鄂城港务局作客运趸船,以后又于2000年交长航集团货运总公司船务公司,经过船舶内部改装后,作机关办公用至今。虽经多次改建改装,但除烟筒改变外,“江安”轮船体外型和船壳都没大的变化。只要是过去乘过或见过这艘客船的,如今再看到它,马上会喊出:“江安、江安”。

如今92岁的“江安”,离它的百年华诞还有八年,但船壳厚实、甲板尖硬,且长航凤凰公司船务公司保养得很好,再立江上十年也不成问题。“江安”轮是长江难得仅存的船文物,笔者认为应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加强保护文物的意识,避免留下毛主席座过的“江峡”轮这样的名船失却的缺憾。如今,民生轮船公司早有展览馆,香港原港首董建华最近也在上海举办他船王父亲的展览,我想,如果把“江安”轮办成百年长航的水上展览馆,那将是别具匠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亮点,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美誉度和社会效应的。 

(原文载于200727日《文化》)

返回

上一篇:招商局审计三案例

下一篇:洋务运动时期公司治理萌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