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在上海的创立与沿革

 
  19世纪中叶,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紧随其后竞相侵人。其中在江海航运业方面,中国几千年木桨风帆、一派悠然的水域一时间到处充斥着洋人的“突突”作响的铁壳火轮,中国的航权几失殆尽。在这种背景下,为“收回利权、振兴工商”,1872年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大臣倡议并经清廷批准成立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航运企业——招商局,开始自办中国新式轮运业。
  在为招商局选局址的问题上,招商局的创办者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上海。当时的上海已初具中国商业中心、航运中心雏形。1873年1月17日(同治11年12月19日),招商局在上海正式开局,局址设在洋泾浜南永安街。一个后来在中国航运史、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就这样开始从上海蹒跚起步。
  招商局创立后,迅速以上海为中心,开辟了从上海到汕头的中国商轮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从上海到汉口的中国商轮第一条长江航线、从上海到日本神户的中国商轮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除开辟航线外,招商局还在上海浦东、虹口等自置了码头、栈房。这些都为上海早期航运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招商局为保存实力,暂时撤出上海,在重庆和香港设立战时总局。沪战开始后,沿海航线及通往华北的铁路先后被日军切断,长江内河成了战时交通的主干动脉,招商局担起了战时军事运输和客货运输的繁重任务。沪战期间,招商局办理了上海——镇江联运,源源不断地为上海战场输送军队和接济军需物品,并从上海疏散了大量战略物资,为保卫上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迅即率一部分人员赴上海筹办在沪恢复总局事宜,在沪成立航业接收委员会,旋即成立国营招商局上海临时办公处。10月,在重庆总局的全部留渝工作人员抵沪,招商局总局遂于1949年10月23日正式返沪办公,上海再次成为招商局的发展中心。
  1949年4月,国民党在败亡前夕,于台湾先行成立招商局总管理处,开始有步骤地向台湾转移招商局局产,上海方面则改称分公司。到上海解放前夕,招商局约80%海轮全部转移到台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招商局。
  1951年2月,在上海的招商局总公司改称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而在香港的分公司则继续保留招商局的名称。从此,招商局在上海发展了79年之后,又开始了主要以香港为中心的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李亚东)
(原载于2002年10月31日上海《文汇报》)
返回

下一篇:招商局与外滩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