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与外滩新貌

 
  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9号(福州路口)的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1901年,是外滩最早的历史建筑之一。9号楼原来是美资旗昌洋行的花园。1877年旗昌洋行决定退出中国航运界时,招商局以222万两银子收购了其在外滩的房产以及在中国各地的码头、栈房和船只。由于业务不断发展。1901年招商局又在原来花园的基础上建造了“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并将此楼作为办公楼。今天人们还可以看到门楣上清晰的“轮船招商总局”字样。
  这座见证了外滩风风雨雨的历史建筑,占地约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为西方殖民早期的外廊式风格。面向外滩的主立面为三段式古典主义构图,呈典型的横三段、竖三段造型;二三层柱廊分别采用了较地道的塔什干及柯林斯柱式;门窗多用拱券,砖工精细;大楼内部楼梯栏杆木扶手有精美券柱式雕花。在外滩风景线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在100年的沧桑巨变中,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多次更换使用单位,几经修缮改造,已经面目全非。
  为了使该楼重现当年的风貌,在纪念招商局成立130周年时,招商局决定投资千万元对该楼进行彻底修缮。招商局对此次修缮十分重视,特意聘请了建筑学权威罗小未教授担任设计顾问,同济大学设计院常青教授所带领的设计组认真研究了外滩的历史,并针对专家们的意见,采用“修旧如旧”和“新旧对比”两种手法,各作了一套方案。
  经过上海各有关方面专家们反复比较、多次开会讨论,最后考虑到维护外滩风貌区各阶段历史的完整性,一致同意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案,以恢复其始建时的原貌为原则,力求“不改变原状”,以完整地展示外滩建筑群的历史风貌。
  设计方案完全恢复原有的柱廊空间和二三层红砖外墙,白色的塔什干和柯林斯式立柱与红色的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个立面显得生动而层次分明;屋顶恢复原有的坡顶和两侧的山花,棕灰色调的挂瓦和优美的紫荆花图案,重新显现出古典主义建筑的韵味;底层经整修的青石外立面和新做的铜质门窗,着力体现招商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基础。结合坡屋顶改造,四楼增加约300平方米的空间,用作内部会所;会所外预留的观景平台,处于外滩的最佳位置,凭栏远眺,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整个设计独特新颖,力求以“万楼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体现外滩的文化底蕴,增加外滩的可读性。
  不久,经过修缮后的9号楼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外滩,向人们讲述100年前外滩发生的故事,展示外滩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燕京)
(原载于2002年12月21日上海《文汇报》)
返回

上一篇:招商局在上海的创立与沿革

下一篇:招商局与外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