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港经济 经历变化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招商局的船队与修船服务,均随着香港经济,经历了多番变革。
  国家轮船公司
  招商局曾是近代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它拥有的船舶吨位曾一度占有当时全国轮船总吨位的4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国家轮船公司。
  1979年初,一家美国航运公司提出由他们开办香港至广州黄埔港的集装箱航线建议。这个提议触动了招商局的管理层,自己的航线要外国人经营,对于100多年前就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的招商局是个耻辱。于是,招商局融资100万港元,买了一艘6000吨级杂货船,改建成“临江号”集装箱船,承担了这项风险和难度都很大的业务。于是,内地连接港澳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集装箱航线。
  继香港——黄埔支线开办后,招商局又相继开办了香港至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的集装箱航线,运量一年多达5万箱。藉着这个机遇,1980年1月,招商局又融资100万元组建成立了明华船务有限公司,开始重建招商局船队。1986年,世界航运业开始复苏,明华公司开始大批购进船舶,并组成以干散货船和油船为主的新型船队。
  现在招商局船队共有船舶39艘、380万吨载重。船队规模排入世界独立油轮船东15强之列,在香港名列独立油轮船东第2位,仅次于环球公司。招商局自主经营,运用国际航运市场规律,发展了国家计划外的远洋船队,为巩固香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港口驳船队规模宏大
  利用驳船在港口进行过驳作业,是香港独特的远洋轮船装卸货物的方式。招商局香港的驳船业务始于1959年,并于1980年成立了专责拖驳运输,交通艇服务及码头装卸业务的招商局驳船运输有限公司。随着船队规模的扩大,除港口过驳业务外,招商局还利用自己的驳运力量开展了香港至蛇口、广州、珠海、澳门等地的短途驳运业务。
  1990年以后,招商局驳船队划归招商局货柜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规模有所收缩,但过驳业务仍是招商局港口中流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货柜处理量较以往呈倍数增长。
  自建船厂保证维修质素
  1960年以后,中国的航运事业开始快速成长,来港的国轮日益增多,维修任务日趋繁重。当时本港的船舶维修主要由外资或华资船厂承担,修理费用较高,亦难以保证船期,为使国轮维修能够做到优质、低价、及时,招商局遂决定自行筹建船厂。
  1964年2月,招商局投资的友联机器修理厂有限公司成立。即现在的友联船厂前身。香港是一个自由港,购买设备便利,且技术先进、信息灵通,费用低廉,因此愈来愈多的内地船舶到友联船厂维修,友联船厂的业务和规模因此得以扩展。除修船外,还兼造拖轮、驳船、交通船等小船。
  修船艘数名列世界前茅
  80年代以后,世界航运市场开始由盛转弱,船舶修理业大受冲击,香港数百家船厂面临困境。友联船厂审时度势,抓住中国近海石油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香港率先开创石油钻井平台的修理业务。迄今为止,友联船厂共完成修理钻井平台共22艘次。
  友联船厂自1965年以来,共承修大小船舶10,374艘次,年均修理305艘次。而于1989年至1998年l0年间,共修理船舶4599艘次,年均修理459.9艘次。修船艘数方面,友联船厂在亚洲乃至世界修船厂已名列前茅。
 
(原载于2002年12月19日《香港经济日报》)
返回

上一篇:晋身香港油轮船队前列

下一篇:招商局与香港最大的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