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的理财

 
  招商局从创办起,管理人员就对理财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招商局的第一个局规中,就有专门的理财条款。其后,在盛宣怀的整顿、赵铁桥的改革、刘鸿生的改革中,理财活动都被列为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营活动的发展,通过几代管理人员的积极摸索,招商局在理财活动的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做法。
  首先,在资本的筹集方面,招商局有许多探索和经验。初办轮运,耗费巨大,非官之所能为,亦非一商一贾之所力及。招商局为克服初期资金困难,在中国第一次尝试采用类似股份制性质的资本筹集方式,广招商股,以积聚众商之力,共襄大业。并且,在招商局第一份局规中,明确规定,供股、招股将作为今后扩充资本的主要形式。招商局增加股本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利润分配上,提取溢余,充实资本。此外,招商局为应付发展需要,不断拓宽借贷渠道,除本国钱庄外,大胆向外国银行举债,这在当时亦为开风气之举。
  在资本的管理方面,招商局根据降低资金成本的要求,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并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较大的清产核资行动。招商局初期虽力拓筹资渠道,招募商股,但由于种种原因,商股并不能满足经营需要,借了许多官款和外部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借贷资本的利息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成本负担。招商局管理人员为此努力调整资本结构,不断增加自有资本,到开局的第9年(1891年)即还清了全部官款,到开局第13年(1895年)又还清了在汇丰银行的借款。
  清理资产、核定资本是摸清家底、搞好企业的必要步骤,也是会计核算工作是否真实的重要条件。1885年,盛宣怀整顿招商局,发布的理财10条,第一条就是“核定资产”,并对当时局内外各项债务进行了清理,提出了明确的偿还或收回时间、办法。1914年,招商局又进行了一次清理资产活动。其时,招商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产,而帐面资本额还是1879年核定的400万两。据当时估算机构估计,招商局实际资本额和净资产额分别为帐面的4.16倍和2.34倍。局产的混乱,给许多奸商豪客、管理蛀虫以可乘之机。为扭转这种局面,招商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活动,并根据重估资产价值,对航业、地产进行分别管理。招商局历史上还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活动,就是1948年股份制改造时期,为发行股票,对局产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和评估。虽然此次股份制改造未能如期完成,但对资产评估的方法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如对船舶分类较细,对地产及房产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等等。
  在监督稽核方面,招商局试行过许多方法。在l885年,盛宣怀即设查帐董事,以纠弊端。1909年,招商局修订章程,其中有专门条款,规定设立查帐员,并规定:“查帐人可随时到公司查阅帐及一切薄册”。1928年,赵铁桥又设立总稽核处,后又改设赴外稽核,揭露出了著名的招商局“三大案”。
  在会计方法上,招商局较早地提出了折旧的概念、单船核算的概念,并于1928年颁布了一部系统的招商局会计规程,全面推行西方会计制度。实行全面的会计报告制度,日报、月报、年报俱全。
  在会计机构和人员上,招商局在成立之初不久,即改银钱总帐房为“银钱股”,后又改为会计科,完善财务管理机构。招商局对会计人员要求必须具有专才,曾在1928年专门开办过局内会计养成所,延聘专家讲课,培养会计人才。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招商局对会计人员任职条件曾明确规定:“高级会计员必须大学商科毕业,普通会计员必须商业专科或高中商科毕业,会计练习生则须高中毕业或有同等学历。”
  此外,在资金管理、成本核算、概预算等其它许多理财方面,招商局都曾有过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为促进中国新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
  1950年到1978年是招商局业务恢复时期,由于主要业务是围绕航运及客运代理业务,管理上受国内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所以其间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主。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六、七十年代,招商局承担了为国内买船的任务后,积极在香港市场自行筹措资金,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招商局在理财方面新的、更深入的探索,是随着经营活动的发展而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招商局理财活动新的探索也是从广开筹资渠道开始起的。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局为应付大规模投资需要,在不要国家一分拨款的情况下,大胆走负债经营之路,充分利用香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贷款搞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短短几年中,银行贷款即达6.4亿元,加上其它负债,资产负债率达50%左右,这在当时的驻港中资企业中并不多见,体现了一种开拓精神,更体现出当时经营者在理财上的一种胆识。除利用银行贷款外,招商局更把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做为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兴办了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其后,招商局又不断拓展融资渠道,进入各类资本市场,利用股票、基金、债券、商业票据等来发展自己。1991年,组织安达在深圳上市,成为深圳股市最早五家上市公司之一;继而又组织海虹在香港上市,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中资企业;接着又筹组招商局中国基金,成为第一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基金。近年来,招商局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际资本市场都有涉足。“以少钱控制大钱”、“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这样一些理财手段在招商局内运用得越来越纯熟。
  在资金管理上,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局即开始摒弃当时国内还盛行的资金无偿占用观念,在投资合约、资金往来、企业考核、效益评价等方面引入资金利息的概念。其后,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下属企业的不断增多,为缓解资金供求矛盾,招商局又在资金统一管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1984年,在蛇口工业区成立了内部结算中心,这在当时国内大企业中还是不多见的。第二年,即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财务公司,进一步拓宽了金融业务的范围。后来,这家财务公司终成大器,在其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1987年,蛇口工业区重建内部结算中心。1994年,招商局集团又在香港成立国际财务公司,并制定了更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集团内资金管理正在走向统一、高效。
  在会计制度改革上,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又先于全国会计制度改革之前,在1990年开始按国际惯例做法制定了一套新的会计制度。
  此外,在集团核数报告体系建立方面、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体系建立方面、集团合并报表和财务电算化发展等方面,招商局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1996年,招商局集团又专门成立审计(稽核)部,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
  今年以来,招商局为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财务审计工作被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部署。制定了财务审计工作规划,提出了财务审计工作的“一个中心,四个原则”的基本指导方针,即:财务审计工作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系统的投资管理原则、资金管理原则、成本管理原则、审计监督原则。
  按照以上原则走下去,招商局一定会建立起完善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会计核算体系和内审监督机制,招商局一定会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度、理财有术、管财有制。    (李亚东)
 
  
返回

上一篇:招商局历史上的三大案

下一篇:招商局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