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战爆发前中国轮船航运业的特点
董浩云先生作为一代船王,世界航运界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精彩纷呈,可罔可点。但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绝非偶然,必然有很多因素在其中共同发挥作用。董浩云先生能够自手起家,逐步发展,除了他自身的努力、时势际遇等等因素外,超越一般人的眼光、富于创造性的洞察力、勇于实践和不断追求、百折不挠的勇气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品质。1937年抗战爆发前,他在20多岁的年轻时代就能够准确地指出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进行努力和勇于向当政者提出建议及改进的计划,这些行动,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异乎常人的锐利眼光、把握大局的气度胸襟,以及对发展中国民族轮船航运事业的热情,可以说,这些品质,正是他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基础。
这里,我们通过抗战爆发前他对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的观察、思路,他自己的设想和对当政者所提的建议,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前,首先有必要对抗战爆发前中国轮船航运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一下回顾,我们先看统计表1。
统计表1中反映的是1927~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领水中中外轮船航运业实力的演变情况。总起来看,在进出中国通商口岸领水中,最重要的四个国家中英美日的船舶变动数字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是:中国的轮船航运业在这期间发展速度最为迅速,在进出中国通商口岸中外船舶总吨位中,从1927年的2163万吨增加到1936年的4417万吨,十年中净增2254万余吨,翻了一番多。在各国船舶吨位数中所占比重也从18.6%增加到30.5%,增幅近12个百分点。外国在华轮船航运势力中,英国从4025万吨增加到5734万吨,净增1709万余吨,增幅不是很大,但仍然保持了霸主地位。美国有所下降,但因原来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影响有限。变化最明显的是日本,这个在甲午战争后快速扩张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中国轮船航运势力的斗争中曾经十分凶猛,但在本时期中,其不断增长的势头终于受到了遏制。从统计表看,日本在进出中国通商口岸中外船舶吨位数中的比重,从1927年达到顶点后即呈下降趋势,到1932年更出现一大转折,1932年其所占比重比1931年剧减1/3强,跌到14.6%,比1927年的30.8%减少一半多。此后几年也徘徊不前。显然,1932年日本轮船进出中国数字的陡降,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后,所引发的全国性抵制日货抗击日本的爱国运动对日本航运业的打击有关。而这期间其他外国航运势力所占的比重则变化不大。
表11927—1936年进出中国通商口岸中外船舶吨数及百分比
年份 |
中外船舶吨数合计 |
中国 |
外国 |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其他外国 |
外国合计 |
||||||||||
吨数 |
% |
吨数 |
% |
吨数 |
% |
吨数 |
% |
吨数 |
% |
吨数 |
% |
吨数 |
% |
|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
116210785 152630001 154667910 155605954 160005101 135409496 137379174 140473933 143978837 145019018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21636391 36522221 29884336 29199170 32698623 33888168 37254843 41151397 41955285 44171645 |
18.6 23.9 19.3 18.8 20.4 25.0 27.1 29.3 29.1 30.5 |
40258049 56036567 57926507 57246927 60560794 54430602 58215213 58866763 60112641 57345515 |
34.6 36.7 37.5 36.8 37.9 40.2 42.4 41.9 41.8 39.5 |
5577115 6364102 6653495 6490351 6177767 5376352 5350526 5406637 4786478 3771479 |
4.8 4.2 4.3 4.2 3.9 4.0 3.9 3.9 3.3 2.6 |
35745535 39065724 42349647 45630705 43042411 19775917 20168140 20139115 21919100 24913576 |
30.8 25.6 27.4 29.3 26.9 14.6 14.7 14.1 15.2 17.2 |
12993695 14641387 17853925 17038801 17525506 21938457 16390452 14910021 15205333 14816803 |
11.2 10.0 11.5 11.0 11.0 16.2 11.9 10.6 10.6 10.2 |
94574394 116107780 124783574 126406784 127306478 101521328 100124331 99322536 102023552 100847373 |
81.4 76.1 80.7 81.2 79.6 75.0 72.9 70.7 70.9 69.5 |
说明:1.中外船只中包括在通商口岸登记的帆船,唯数量不大,其中又以中国船为多。
2.其他外国包括德国、法国、挪威、俄国等国家。
3.各国吨数栏目后面的百分数,是这些国家在中外船舶吨数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4.因1937年爆发战争的关系,本表的计算不包括1937年。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关册》数字编制,百分比为笔者计算。
从统计表l还可以看出两点:一是1930年前中国轮船吨位数有所反复,但从1930年起,即呈逐年稳步递增的趋势,到1936年,中国轮船吨位数比1927年增长一倍以上。二是表现在这期间中外轮船吨位数的净增长数量比上:1936年中外船舶吨位数合计为14501万吨,比1927年净增2880万余吨。这期间,日美两国吨位数下降,其他国家变化不大,因而中英两国实际增长吨位数超过表中2880万吨的净增吨数,实为3963万余吨。其中中国净增2254万余吨,占中英净增吨位数的57%,净增吨位数和增长指数都超过英国。另外,国与国之间的进出口轮船吨位数对比,则中国不仅超过此前多年压倒自己的日本,重新位居第二,而且缩小了与占据航运业霸主地位的英国的差距。
统计表2是这一时期中国注册轮船的增长情况。
表2统计了1928~1935年中国轮船公司的轮船注册情况。从这个表看,中国轮船只吨数均逐年增长,1935年保有轮船3985只71万余吨,比1928年净增2633只42万余吨,8年中平均每年净增轮船329只53425吨。另据1936年对全国拥有500总吨以上轮船的公司进行调查,有成立年份记载的64家,其中1927年以后成立的42家,共拥有轮船81只165114吨,平均每只轮船2038吨。在这42家轮船公司中,有资本记载的24家,资本总额为5785000元,平均每家公司资本24.1万元。据调查,到1936年,中国已拥有5000吨以上的大中型轮船公司27家。其中,拥有万吨以上的轮船公司14家,除原有的招商局、政记、民生、三北、鸿安、宁兴等公司外,新成立的大中型轮船公司占了大部分。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后分别有5家万吨以上的轮船公司问世,共有轮船22只78358吨,船均3561吨,有明显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表2 全国注册轮船历年增长比较表(1928—1935年)
|
轮船数 |
吨位数 |
该年增长数 |
历年增长数 |
||||
年份
|
只数 |
% |
吨数 |
% |
只数 |
吨数 |
只数 |
吨数 |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
1352 1823 2792 3273 3456 3577 3802 3985 |
100 135 207 242 256 265 281 295 |
290791.2 334403.9 415447.3 497599.9 577256.6 624783.2 668069.3 718194.8 |
100 115 143 171 199 215 230 247 |
471 969 481 183 121 225 183 |
43612.8 81043.4 82152.6 79656.7 47526.6 43286.1 50125.5 |
1440 1921 2104 2225 2450 2633 |
124656.1 206808.8 286465.5 333992.0 377278.1 427403.6 |
说明:1.本表原有附注,附注为“本表按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来部注册轮船统计”,由于存在有些轮船公司没有注册的情况,因而本表数字比实际数字可能偏低。
2.本表只数和吨数后面的百分数为笔者计算,小数点后四舍五人。
资料来源:上海市轮船业同业公会航业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航业年鉴》第2回,1937,第1编第202页。
但是,中国轮船力量的增长,由于起点较低,再加上此前在中国领水中占据霸主地位的英国航运势力净增数量也不少,凶此中外整体航运势力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正如统计表l所示,外国航运势力在中国领水中仍然占据着70%左右的比重,中国领水中轮船航运业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一幅鸠占鹊巢、主客颠倒的图景。
另外,在上述统计表中看不到的是,随着中外轮船数量的增加,航运业之间的竞争也呈逐年激烈的趋势。这中间既有中外轮船公司间的竞争,也有中国轮船公司间的竞争,既有沿海航线的竞争,也有长江航线及内河航线的竞争。再加上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将中国最大同时也是历史最长的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收归国有的过程,在中国轮船航运公司中还出现了国营和民营公司在各方面的竞争。因此,如何保持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的向上势头,逐步将外国轮船航运势力从中国领水中驱逐出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领水中鸠占鹊巢、主客颠倒的局面,就是非常重要而又事关全局的大事。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此时身份地位并不高,且只有20出头年纪的董浩云先生,向中国当政者提交了建议书。在董浩云先生的建议书中,可以读到他对发展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建议,了解到他的真知灼见,更可以体会到他对发展中国轮船航运业的一片热忱。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已知的航运史资料中,尚未发现类似的其他建议书存在,仅此一点,也可看出董浩云先生的与众不同之处。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 :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