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民生轮船公司的崛起及经营管理特点
1925年,民生轮船公司成立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合川县,成立时资本仅2万元(实收8000元),70.6吨轮船一只。此后,凭着总经理卢作孚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所创的经营管理方法,12年时间,轮船增加到48只18563总吨,航线从嘉陵江上游重庆一合川段的89公里,扩展到整个川江,进而延伸到长江下游的上海,并在宜昌、汉口、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到1936年时,已发展成为一个以航业为主,包括机械、染织、电灯、自来水等附属企业,股本167万元,资产达900多万元的实业集团。民生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中国轮船航运史上的“奇迹”,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表6反映的是民生公司发展变化的一些主要数据。
表6 民生公司l926—1937年发展一览
年份 |
股本 |
船只数 |
吨位数 |
收益总额 |
利润率(%) |
资产总值 |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
49049 99225 123330 153000 250000 506000 908000 1063000 1174500 1204000 1674000 3500000 |
1 1 2 3 4 13 23 26 31 41 48
|
70 70 105 230 504 2153 7261 7690 10707 16093 18563
|
25282 58573 38371 69262 130116 247104 366512 617404 668491 1174176 2300177
|
51.5 59.0 31.1 45.3 52.0 48.8 40.4 58.1 56.9 97.5 137.4
|
77515 170320 285132 312667 547873 1110317 2885244 3835949 4974720 7308238 9882260 12156852 |
资料来源:1.股本、资产总值见“长航档案永久卷105,财务、人事”,转引自凌耀伦主编《民生公司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第81页。收益总额和利润率见“民生公司档案”,财4,历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书及《新世界》第14卷4、5期,1939年3月,转引自凌耀伦上引书,第87页。
2.轮船只数和吨数1935年前见《历年轮船增减比较》,《新世界》第89期,第12页。1936年数字据民生公司编《民生实业公司十一周年纪念刊》,1937,第90~91页,“本公司现有轮船一览表”计算。
从统计表看,民生公司的经营是相当成功的。无论是股本、资产、轮船只吨数,还是利润,从成立后均直线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相当大。利润从1926年的2万余元,增加到1936年的230万余元,ll年期间增长一百多倍。利润率最低年份31%,最高达137%,年平均利润率为61.6%。这样高的利润率,不仅在当时其他中国公司中没有,就是外国在华轮船公司,也没有听说过。值得注意的是,民生公司成立时,正是外国轮船公司在川江占据垄断地位,中外船只显得过剩,彼此间正在进行激烈跌价竞争之时。民生公司成立后,仅用几年时间,就收编了川江中的其他中国轮船公司,统一了川江航运,并进而击败和收购了美商捷江轮船公司和部分英国轮船,同时迫使日清、太古和怡和等老牌外国轮船公司的主力退出了川江。
无疑,民生公司的成功必定有其他轮船公司不具备或没有的特点。民生公司的成功,与总经理卢作孚的企业家精神和其独创的经营管理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卢作孚自学成才,博学多闻,曾任四川《群报》记者,《川报》主笔、社长兼总编。他深受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决心通过兴办实业的方式,促进社会改革和中国现代化。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采取的策略和创建的经营管理方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策略方面,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避实就虚,站稳脚跟
民生公司成立时,川江上的轮船公司已呈过剩状态,竞争激烈,华商公司尤处于生存危险状态。卢作孚对已有的轮船公司和轮船的经营状况进行一番调查后,认定航业应作新的试探和新的试验,不应在原有轮船过剩的航线上去与正在失败的同业竞争,遂决定新辟重庆一合川间的嘉陵江航线。当时一般轮船公司以货运为主,不定期航行。而卢作孚规定民生公司以客运为主,定期航行。结果这一新的经营方针大获成功,第一年即获利2万元。使得各方乐于认股,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
在获得初步发展后,卢作孚利用军阀欲统一四川,任命他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的机会,提出“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决策。他主张结束同业之间的竞争,把川江所有的华轮公司联合组成一个公司,发展壮大华轮势力,一致对外,提高与外轮的竞争能力。卢作孚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同业及社会的广泛响应,也因与当时四川军阀刘湘欲统一四川的计划相合而得到支持。因而从1930年起,民生公司开始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过程。在实施中,卢作孚采取了易被人接受的较为宽厚的办法,即凡愿意归并于民生公司的川江华轮公司,均以优惠的价格将其资产折价,以现金代偿债务,结余部分作为股本加人民生公司,原有人员则全部量才录用。这样,许多因经营亏损的公司均乐于与民生公司归并,不到一年就合并了重庆以上航线的7家华轮公司,接着又向重庆下游扩展,又合并了十余家公司。到1934年,共合并收买华商轮船30余只7000多总吨,基本统一了川江华轮航运业。在1935年收购美商捷江轮船公司后,在长江上游“除了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法商聚福及华商招商、三北而外,差不多没有旁的轮船公司了”。这样,民生公司只付出了数量不太大的现金,实力和规模却得到了迅速扩大。
3.多方努力,扩充资本
民生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扩充资本增强实力的措施十分成功,除了合并华轮公司以资产折价人股外,其他几项吸引资金的措施效果也十分明显。第一是大量吸收职工人股。这是卢作孚“劳资合作”论的措施之一。目的一是解决公司发展中资金缺乏的困难,二是使职工与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到1934年,民生公司职工人股款额达111500元,占公司总股数的9.4%。第二是成功发行公司债。1935年,民生公司急需巨款收购在竞争中破产的美商捷江轮船公司,在中国金融界有关人士的建议下,民生公司决定在上海发行公司债100万元。“这是四川的经济事业在上海第一次募债,而且是第一次募公司债”。当时“我国各地之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者,尚不多见,在川省尤属创举”。民生公司成功募集到100万元公司债,不仅顺利收购了捷江公司,而且使自己的实力和信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三是抵制官僚资本染指川江的企图,运用策略为我所用。1933年四川省主席刘湘向法国借款修筑成渝路,此事后被宋子文的中国建设银公司揽去。中国建设银公司组成川黔铁路局,拟建造铁驳拖头等船只人川运输筑路器材。这一计划如果实现,民生公司将无法与之竞争,统一川江航运的计划将随之破产。民生公司为此不惜以极低的代价保证包运各项器材,并以民生公司顾问名义重金拉拢宋子文的亲信,终于使中国建设银公司放弃了造船人川的计划,并得到对方优惠贷款160万元,建造了新船和修建了码头。民生公司巧妙运用策略,不仅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借款造船,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样是民生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卢作孚认为,中国之所以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不是中国人“先天缺乏了什么资质,实是后天从社会得来的行为缺乏了训练”,他坚信“凡自种人能解决的问题,黄种人亦未尝不能解决”。因此在民生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提倡的根本精神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并具体体现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了招徕客货上。民生公司成功的经营管理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几方面如下:
1.废除“包办制”,实行“四统一制”
卢作孚经过调查,认为过去华轮公司普遍亏损,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善,尤以普遍实行的“包办制”为甚。这种制度在人事、营业和物品方面均层层承包,形成各自为政的几个集团,难以统一指挥。“一切管理放松到不能过问的程度”。各层都以薪工低廉为目的,结果导致营私舞弊、分肥利己司空见惯。因此民生公司决定废除包办制,一律实行四统一制。即船上人员统一由公司任用,任人唯贤,不准任用私人;船上财务统一由公司掌握,一切收入归公司所有,不许营私舞弊;船上燃料油料消耗统一由公司定额核发,节约有奖;全船统一由船长指挥,不许各自为政。这种四统一制,实际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经营责任制。实行四统一制后,公司加强了对船只的经营管理大权,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2.“高级人员找,低级人员考”
民生公司十分尊重知识和人才,人员录用任人唯贤。对高级人员,即少数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或经营管理方面有经验的专业人才,采取公开登报招聘、走访、或托人托学校托单位推荐等方法,礼聘到公司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民生公司吸收了大批能人,其中包括一批留学回来的企业管理专家和知名人士。据1937年统计,民生公司处级以上的主干人员41人中,大学以上学历者38人,占92%。其中5人是英、美、德、日归国留学生。民生公司拥有的技术人才之雄厚、知识层次之高,是四川其他任何公司比不上的。对低级人员,即一般技术人员和工人(包括茶房、水手等),则采取公开登报,自愿报名,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聘。录取后经过短期培训,再根据其才能安排不同的工作。到1936年为止,民生公司的职工中已有3580人是公开招考而来,占当时职工总数的93%,其中,许多人都成长为公司的基层骨干。
3.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和重视职工福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职工工资水平大大低于劳动力价值是普遍现象,福利制度则几乎没有。民生公司虽是低工资制,但十分重视建立一种比较合理的工资制度和较好的福利制度。民生公司对职工的技术、能力、贡献、表现和工龄进行全面考核,建立了一种逐年加薪和按成绩提级加薪的工资制度。公司将全部职工按工作性质分成相互衔接的职称等级,每个职称又有若干工资级别,每级差距不大,每年进行一次考绩。凡工作好者每年均可加薪一级,表现突出者或有重大革新者则可加薪两级、三级乃至晋升职称而加薪数级。职工福利则贯穿在职工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免费供应职工膳食;免费提供单身职工宿舍;公司职工统一穿民生服,费用由公司补贴;每年12月份发双薪;职工及家属可免费到公司预约的医院看病;请探亲假的职工及家属可免费乘船,等等。另外,公司还开办各种补习班,举办文体活动和比赛,为职工开办消费合作社等。这种种措施,不仅激励职工努力工作,还增加了职工视公司如家的思想感情。这些做法,在近代中国是不多见的,也是民生公司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 :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