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列强在华部分港口城市中的航运势力变化
1.上海口
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七年的十年之内,上海口岸的全部船舶吨位总计增加了71%,其中英国占到一半左右。但在整个百分比中,已从56%降到了53%。此期德国和H本增加最为显著,德国船舶吨位从占总数7%增至16%,H本则从6%增至12%。H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光绪二十二年在长江开办了一条H商航线和增开了上海同H、美之间的H船班次;德国增加的原因,是因光绪二十五年创办了一条德商的内河航线,又开办了另一条至胶州的航线。美国在此的吨位数,虽在总数中仍然只占4%左右,但与十年前相比,仍有很大增加,与此前几年只有很少几艘轮船,有时甚至是空白的状况相比大有改变。“由于最近开办的好几条美国太平洋北部沿岸各地同亚洲之间的新航线,这个国家的地位已列居表中的第五位。”前四位国家及所占百分比如表6所示。
表6 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七年上海口英、德、日、中四国所占航运百分比统计表
英国 德国 |
53% 16% |
日本 中国 |
12% 9% |
资料来源: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第51页。
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三年,上海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日本在此地的贸易和航运中所占的比重有了巨大的增长。光绪二十八年上海口轮船总吨位数为11812535吨,其中英国占48%, 日本占12%,德国占14%,中国占15%。宣统三年总吨数增长很多,达到18179472吨,比例也有了变化,各主要国家所占的百分比为:英国40%,日本22%,德国9%,中国17%。日本所占的比例在此前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又增加10个百分点,由12%增加到22%。英国和德国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减少。
同期,法国在上海口的航运吨数从光绪二十八年的229682吨增长到宣统二年的1207959吨,达到顶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从光绪三十二年开始“长江和宁波航线的轮船都得到了政府的资助”。
2.镇江口
光绪二十六年,镇江口进出口轮船之次数,“共有九千四百二十三只,计四百七十五万吨,比去年多一千六百二十五只,五十万吨”。“究其加增之故,由于德国及日本国均经设有公司,添派轮船数只,往来行驶。”
光绪三十一年,轮运使镇江地位超越常州。“镇江糖杂货栈,夙推常州帮。寓镇办货之庄客为大宗生意,常州销路早年恃有杭州嘉兴等处商人前往采买。自杭州立关、嘉兴立有分关后,所有各货可自镇关装轮运赴沪关,转运杭嘉两处。在上海纳半税,则由镇关退还,在杭嘉纳半税,则由沪关退还,可免由镇运常,由常复运杭嘉、民船经行内河之种种厘捐,以故常州销货有限,则在镇办货有限,而常州客遂让上海客占优胜于镇江商界。”
3.汉口口
光绪二十五年,“行驶宜汉轮船局向只招商一局,近年始添怡和、太古两公司。现在日本邮船会社新到大元轮船,择定三月十三日开轮上驶”。
光绪二十七年,上溯长江到汉口的轮船公司又新增三家公司:日商大阪株式会社一家,德商汉美和北德路易两家。定期航行轮船增添ll艘,“属于这三家所有的11艘轮船全都是在远东建造的,—德商轮船在上海建造、日本轮船在日本建造”。该年在长江定期航行的轮船计有内河轮船30艘(23艘在长江下游,7艘在上游)和往来于汉口、汕头之间的航海轮船两艘,这些轮船加上运茶轮船、运煤和载运铁路器材的轮船及洋式帆船等,总计光绪十八至二十八年这十年中,“船只进口出口总吨位计共1827.3万吨”。
光绪三十四年,湖南省之米、棉、芝麻、麦、豆等物,均经汉口而达上海,是以汉沪间之轮运汽船,日渐其盛,合计已有30艘之多。分别计英国10艘,日本10艘,德国3艘,法国2艘,中国5艘。汉口与宜昌间之轮船,中国及英国、日本均各有2艘。汉口与湖南之间,驶行于湘沅洞庭间者,英国汽船已有3艘,日本汽船有2艘。
该年汉口进出口货物通过轮船运输的情况如下:出口径达汕头之货,豆饼及豆居多,每年由英汽船装往者不下数十艘。二日与天津交易。查唐山煤矿之煤,颇有运到汉者,而汉之货船在津卸载者,尚未之见。三日与日本交易。查出口至日本者,日铁块,日生铁,日本输入之货则日赛门德土。铁路木料,大率由日本及英、俄、德、挪四国汽船输运之。四日洋海轮输进之货物。查美国煤油、苏门答腊煤油,由英汽船输入,松木、软木,由挪威汽船输入,珲春木料、俄罗斯赛门德土,由英德汽船输入,纽锡兰铁路木料、安敦泼铁路材料,由英法汽船输入。五日输至外洋之货物。货物之直输外洋者,以茶为大宗。欧洲则由英国汽船输往,珲春则由英、德两国汽船输往,俄罗斯太平洋口岸,则由挪威汽船输往,洼德撒(O dessa),则由挪、俄两国汽船输往。次为寻常货物,凡输往欧洲口岸,则大概由德法日三国汽船装载而去。此外运茶而去者,尚有高丽船舶。运其他货物而去者,又有荷丹两国汽船。“总而论之,以英日两国汽船装载货物重吨,称为最巨,日为后起之劲旅,时与英互相争雄。”
汉口沿海及远洋运输之进出口货物,已被外国瓜分垄断。
4.岳州口
光绪二十六年,岳州口进出之轮船930只,计32万吨。内有行内港者280只,计2万吨。
光绪二十八年,岳州口进出口轮船1087只,共有892852吨。此项船只系往来汉口、宜昌经过本埠。其行内港之轮,进出之数较上年略多。惟以怡和洋行之昌和轮船为最。查昌和在本关呈报34次,共计23600余吨。同年该埠华轮三公司,于冬季时,风闻有一家转售与日商,暂行停走。余二家“亦以水势寒冱,生意无多,且行停止,年底时仅剩一轮来往”。
光绪二十九年,岳州口华商各小轮停走。英商增“沙市”轮船一只,行驶湘汉。内港轮行之数,洋商船75100余吨,华商船15600余吨。“英商昌和轮船于二月初人内港,至九月杪止,共计往来二十六次,较去岁多九次;沙市轮船于二月底人内港,至九月中旬止,共往来二十四次。该二轮行止均有定期,商旅颇为称便。”另有日本大阪轮船公司派人在长沙坐探一切,拟造浅水小轮于明春行驶湘汉一带。
光绪三十年,岳州口进口轮船656只,载重448984吨,出口轮船652只,载重447113吨。该年岳州口往来船只中,英商汪和轮船载重1345吨,昌和696吨,洞庭1264吨,沙市811吨;日商大元轮船1050吨,湘江580吨,沅江570吨;华商快利轮船897吨,同陵304吨。“再查本年往来长沙船只,沅江计走29次,湘江27次,沙市29次,昌和27次。”
光绪三十二年岳州口进出口轮船1966只,载重1038895吨。另有英商太古公司轮船湘潭号增辟常德航线,七月初六日按照内港章程由本口试行常德,经过洞庭湖以达沅江,于初七晚四点钟直抵常德。
5.牛庄口
下表反映了光绪十八年(1892)至二十七年(1901)牛庄口进出轮船的增长变化情况。
表7 牛庄口各国进出船只百分比表(1892—1901年)
国别 |
1892年 |
1893年 |
1894年 |
1895年 |
1896年 |
1897年 |
1898年 |
1899年 |
1900年 |
1901年 |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日本 中国 |
49.55 0.79 25.14
0.22 6.55 13.19 |
51.74
25.09
0.49 6.2 13.52 |
47.3 0.67 32.87
0.24 8.21 3.57 |
50.37 0.38 23.2
0.38 1.69 3.10 |
53.9 0.11 15.98 0.46 0.54 8.63 7.89 |
49.79 0.4 16.07
0.2 11.76 14.80 |
39.98 0.6 10.6 0.12 0.42 24.39 16.19 |
36.76 0.42 8.33
1.62 34.29 14.05 |
38.48 0.38 10.47
0.6 40.64 4.89 |
41.8 2.23 9.21
0.39 42.95 0.61 |
说明:尚有挪威、瑞典等国未列。
资料来源:Decennial Reports,1892—1901,V01.1.P.44。转引自《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120页。
从统计表中的百分比数字看,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英国在牛庄口进出口轮船的百分比中有所下降,但不明显。美国略有上升,德国、中国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中中国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始呈持续下降,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只占微不足道的0.61%。只有日本,从光绪二十二年开始,呈持续的上升趋势,光绪二十六年(1900)其轮船进出口的百分比就已超过英国,次年依然继续,呈现出英日分霸牛庄口轮船运输的局面。
6.天津口
光绪二十九年,外国轮船已深入天津内河。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七日《中外日报》报道称:此前海河一带村民,来往天津大沽间时,水则乘舟,陆则乘车,诸形不便。法商近备小轮一只,拖带民船一艘,每日自津赴大沽,自大沽返津,日凡两次,专搭孤身行客,而取价极廉。此后至六月,航线又有增加,塘沽至青泥洼之间,法国已开航路,有轮船来往其间。法商之外,洋商也在该年八月挤入天津内河航线:“英商北河小轮公司济安小轮,拖带民船,由津上驶,至杨柳青镇。”
远洋方面,光绪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挪威的进出口轮船数各为296只和198只,宣统元年至三年间“再次显著增加”。同期德国船舶“有很大增长”,光绪三十一年156020吨增至宣统三年的352718吨,7年时间增加一倍。“最显著的特点是与海外各国直接贸易的航海大轮的只数,几只颇优秀的轮船加入该口的正规贸易,开抵天津埠的轮船平均大小也逐渐增长”。
光绪三十一年以后的五年中,开抵天津的海外轮船数目与欧美及日本来往运送及从事直接货运船只数目的增加,使得宣统三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进口数占52%,出口占16%。
7.青岛口
光绪三十一年,香港有报纸称,胶州不啻为德国之香港,与香港数年前情形相仿佛。去年复开辟新埠,筑造两处码头,敷设胶济铁路,商轮之来往该处者,逐渐增多。码头附近设有洋栈,闻不日又将筑造浮坞。“进出船只计有三百三十七艘,载重三十八万八千三百二十三吨,上年进出船只不过二百七十三艘,载重只二十八万六千二百八十吨。至青岛海关收税,亦日见其旺。一千九百零三年只收四十四万一千元,去年则增至六十一万八千元,若无日俄之战,必更兴旺。”
8.北海口
光绪二十二年,北海口进出口船只吨数186000余吨,来往330次,而上年10500余吨,来往204次。“其中挂德国旗者占百分之三十九、挂丹国旗者占百分之三十、挂法国旗者占百分之二十九、挂中国及瑙威国旗者仅各占百分之一而已。上年所论彼此争揽生意,至今仍复如是,是以水脚低跌,商家沾益,闻说轮船则不敷往来费用矣。”
光绪二十八年,北海口船只中挂法国旗者居首,占三分之二,德国次之,英国又次之。“是年进出口共三百二十六只,总共二十万七千九百十一吨,较上年多十五只,计共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五吨。上年论内河行驶小轮,自上年腊月开行,生意无多,仅四阅月即行停驶。”
光绪二十九年,该年进出口轮船329只,211791吨,较上年多3880吨。本年吨数与本年贸易相抵,挂法国旗者居首,l 19710吨,次则德国82477吨,他如挂瑙威、中国、奥国、俄国、英国旗者共9604吨。论称“本年法商德商并无争揽生意,想必脚费均平,船只所载货物几全往英属香港,然现在竞无挂英国旗船只来,甚为可异。”
9.拱北口
自光绪二十三年西江轮船航运开放后,木船载客数量一落千丈。“1898年开航的澳门三水线上的小轮船,平均每年载客三万三千人以上。这个数目加上1901年的总数,便较1892年的数字超出了两万之数。”
10.汕头口
光绪二十四年,汕头德国船旗下的运输统计显示,进口72只,总计68748吨,出口只数和吨数相同;悬挂日本旗帜的、总吨位为6722吨的六艘船只今年访问了这个港口,而上年为两艘轮船,2463吨。某一时期,日本在此口岸的航运曾有大量增加的希望,因为一家日本航运公司大约8月底在此地开设了代办处,让一些轮船投入运营,而和道格拉斯轮船公司在香港至台湾一线上航行的轮船相对抗。但是,经营并未成功;属于这家公司的两艘轮船只有一艘到过汕头,航行两次后也停止了。另一艘轮船在台湾淡水港外失事。尽管如此,这家代办处仍然在这里维持下来,所以这家公司才能再次试图同英国航线竞争。
光绪二十四年,瑞典、挪威船旗下的航运再次从各为7565吨的9次进口和9次出口,降至各为6次,总计各为5006吨。
同年,丹麦轮船相隔两年后重新出现,总吨位为1012吨的两艘轮船访问了这个港口。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 :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