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小结
从以上介绍的史实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直到90年代前半期,先后有英、美、德、法及其他多个列强国家的轮船公司在华运营。经营轮船航运的外国洋行数量达数十个,并先后设立过专门在华经营的轮船公司。外国轮船公司的轮船遍布宜昌以下的长江、珠江下游、黑龙江和沿海南北洋航线。表2是1864~1893年在海关总税务司登记和结关的船舶统计吨位表,从中可以看出外国轮船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和中国轮船的航运实力比较。
表2 1864—1893年总税务司登记结关的国别船舶吨位统计表
单位:吨,%
国别 |
1864年(100) |
1874年 |
1883年 |
1893年 |
||||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挪威 日本 其他国家 中国 |
2862214 580570 2609390 93099 38195 756 396673 64588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4738793 530377 3184360 137253 22507 480 197784 494237 |
166 91 122 147 59 63 50 765 |
11003296 774017 150703 181056 46053 194861 298200 4941728 |
384 133 6 194 121 25775 75 7651 |
19203978 1508015 78175 259687 140173 566379 732454 6829950 |
671 260 3 279 367 74918 185 10575 |
共计 |
6635485 |
100 |
9305801 |
140 |
17589914 |
265 |
29318811 |
442 |
说明:表中的百分比为笔者计算。
资料来源: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张汇文等译,三联书店,1958,第438页。
从表2的统计数字看,1864~1893年3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中国总税务司登记的轮船总吨位从663万余吨增加到2931万余吨,增加了3倍半。其中日本增长的幅度最大,达近750倍,但因为基数有限,意义不是很大。日本在华轮船势力的真正崛起和快速发展,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虽然30年里在华轮船数字仅增加不到6倍,但却从286万余吨增加到1920余万吨,超过其余所有国家增加的吨位总数,成为在华外资轮船势力名副其实的霸主。美商轮船公司的实力在1874年前仅次于英国,但在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卖给招商局后,实力急剧下降,降到几乎可以不计的程度。中国虽然从1864年的6万余吨增加到1893年的682万余吨,增长幅度似乎很大,但仍然难比英国这样的霸主。这些侵入中国的列强轮船公司,除太古、怡和两大轮船公司已经垄断了长江和北洋沿海航线外,还和其余外国轮船公司共同垄断着东南沿海的航线,某些地区如珠江下游、香港航线和通往外洋的航线,更是被外商轮船公司垄断掌控。这种局面,就是1895年前外商航运势力在华的发展和演变状况。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 :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