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
唐廷枢(1832一1892),号景星、镜心,广东香山人,10岁入香港的英国教会学校学习六年,“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说起话来就象一个英国人”。他还写过一本专为广东人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实用英语手册,名叫《英语集全》,这本书后来被公认为中国学习英语的第一部词典和教科书。唐16岁投身商界,又在香港政府任翻译,1861年受雇于英商怡和洋行,两年后升为买办,一做十年,深受怡和老板的器重:“唐景星现在是站在我们的鞋上。”
1873年6月,唐廷枢脱下买办的“洋皮鞋”,穿上李鸿章递过来的“土布鞋”,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此前,唐廷枢参股多家洋商轮船公司,并且是董事、大股东,被视为华商的“领袖与代言人”,在中国航运界,是威望最高、财力最富、经营管理经验最为老道之人,总办招商,非他莫属。从此,这位昔日的大买办以中国第一家新式轮运业掌舵人的身份,搏击于商风利海之中。
唐廷枢亮出第一手——招商入股。大胆引进先进的西方股份制企业体制,向天下华商招募资金,折合股份,强调以商民中威望高、招股多者为商总,每百股选一商董,商总于众董中推举,企业权操商总,商董参与管理。唐氏自己入股10万两,并把原来附寄洋行的轮船“随带入局经营”。他邀请同乡、大买办商人徐润入局,徐氏前后两期认股48万两,成为招商局的会办。凭借唐、徐的威望,众商踊跃人股,让李鸿章得意非凡,向朋僚宣传:“唐廷枢为商董,两月间入股近百万。”至此,“招商局”的“招商”二字名至实归,成为中国第一家具有明显的股份制性质的商办企业。
体制甫定,唐廷枢大刀阔斧地打开局面。用多种方式引进西方的先进轮船及设备,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船队。雇佣外国船主和技术人员,并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首次引进西方的保险机制,相继开设保险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与济和水火险公司。确立“分运漕粮,兼揽客货”的经营方针,发挥官、商两方面的优势。大力开辟江海航线,开航日本、越南、吕宋、新加坡、槟榔屿、印度等地,并一度把航线扩大到英美等国。
在唐廷枢任总办的十一年间,招商局的运输收入达到1700余万两,平均每年近200万两,吨位的年产值水平高于外商,成为首家敢与外资抗衡并赢得商战胜利的中国企业。外商的评价是:“中国船队管理有力,指挥精明”,并对唐廷枢杰出的经营才能用酸溜溜的口吻表示臣服:“(他)在东方一家第一流的外国公司(怡和洋行)任职时,获得了丰富而广阔的经验,他正在运用这个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其实,外国人何尝理解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心思,唐廷枢面对洋商激烈竞争时曾说过:“枢、润不虑资本之未充,亦不虑洋商之放价,惟盼各帮联合,共襄大局,使各口转运之利,尽归中土,……此事固创千古未有之局,亦为万世可行之利。”中国心、民族情、家国利,才是唐廷枢敢于放手竞争的底气。
有一件小事可资佐证:巴西自从与中国订立通商条约之后,屡次要求招商局放船前往,以便招徕华工。当时,招商局的发展势头正旺,唐廷枢也想趁机打开南美航线。他去巴西考察,明察暗访之后,发现巴西仍推行奴隶制度,任意虐待华工,唐廷枢毅然放弃了开航南美的计划。这就是唐廷枢!
1884年,在唐廷枢出国考察期间,伺位已久的盛宣怀把唐排挤出局。唐另去主持开平矿务局,与招商局脱离关系。1892年,花甲之龄的唐廷枢病逝于天津,身后“家道凋零”、“子嗣靡依”。招商局从公积金中拨银1.5万两, “以示格外体恤”。 (严凌君)
更多图片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 :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