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  ,字正翔,号陶斋、罗浮待鹤山人、杞忧生等,广东香山人。与唐廷枢、徐润并称“香山三杰”。他是中国近代最具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盛世危言》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几代政治家。他喊响了“以商立国”的口号,最早提出“商战”概念,以一生经商六十年的丰富经历,堪称“商战大师”。尤为可贵的是,在风云变幻的世纪之交,他具有对科学与进步的远见卓识,鹤立于贪财逐利的芸芸众商之上。在某种意义上,郑观应几乎可以称之为“商界的士大夫”、“用笔经营的儒商”。

  郑观应一生中的几个华彩乐段,都出现在招商局,这就是郑观应三进招商局的奇特经历。

  第一次,1882年。刚刚显露一线生机的招商局,在英商怡和、太古洋行轮船公司的联手打压下,严重亏损,股票从140两骤跌至30余两。洋务派想到从竞争对手的阵营中挖人才的绝招,李鸿章的眼光盯住了太古轮船的总买办郑观应,认为他“熟悉商情,和平公正,为众商所信服”,是扭转颓局的理想人才,于是委请他转任招商局帮办。接到委札,虽有种种考虑和顾虑,但他终想到:“(招商局)若不早日维持,恐难自立。我国无轮船往来各通商口岸,更为外人所欺侮。”为了挽回利权,为了发展中国航运,郑观应慎重决定:与外人“决胜于商战”。

  初入局的郑观应,采取了“以退为进、以和为战”的商战策略,与太古、怡和公司谈判,中止对各自而言都是自杀性的跌价竞争,重签了招商局占优势的齐价合同,股票又狂升至160余两。接着,拟定“权弊大纲”16条,从得人、专责、赢利诸方面整顿内务,成效显著。后因中法战争爆发,郑观应被防务大臣彭玉麟召往抗法前线为国效力。

  第二次,1892年。怡和、太古两家故伎重演,再次把招商局拖进跌价竞争的旋涡,招商局的股价又跌至60两。招商局督办盛宣怀禀请李鸿章札委郑观应为帮办,“陶斋进去可能稍用奇兵”。再次入局后,郑观应面对的首件大事又是与对手谈判,他的商战理论又有所发展:“和议何难之有?古云: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未有不能战不能守而遽能和也。善夫!公法有云势均力敌,而后和议可久。今若事事迁就以求和好,彼见我中怯必有要求,势必致吃亏而后和。”按此战略,他针对洋人的贪婪本性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强硬斗争,很快便签订了第三次齐价合同,再次使招商局的股票升至140余两。

  郑观应为管理招商局竭尽全力,他“西巡长江”各埠分局,考察经营得失,多有创建,拟订《整顿招商局十条》,对增强招商局的竞争能力做了实际有效的探索。 1903年,袁世凯插手并控制了招商局,郑观应被迫离局。

  第三次,1909年。这时的招商局成了袁世凯和盛宣怀斗法的战场。年逾花甲的郑观应第三次入局作董事,虽然只兼主船科长及稽查码头之职,仍然不遗余力地清除官僚管理体制造成的种种弊端,并第二次溯江西行,纠察时弊。

  郑观应在回首往事时,曾感慨万千:“忆三次入局(招商局)之时,皆值局事困难之际,而出局之日,又当局事发达之秋。……四十余年,耿耿此心,未敢稍忘局务……”  。
  1922年,这位“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经营大师,这位多次请退均受挽留的八十岁的商场老将,在招商局董事任内,两袖清风地告别了人间。(严凌君)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