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香港招商局在起义后,面对当时复杂的形势,积极开展清产、护产活动,与美国敌对势力、港英当局及国民党特务分子等开展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于1950年10月20日将全部起义的轮船驶回广州。1950年11月5日,周恩来总理拍来电报,对招商局的护产斗争表示慰问和嘉勉。电文如下:
“汤传篪、陈天骏两位经理并转全体起义员工同志们:你们在香港坚持了九个月的护产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的一切迫害和阻挠,终于胜利地将全部起义的轮船驶回人民的祖国。你们英勇不屈斗争,在维护祖国财产和发展人民航运事业上,是有很大贡献的。尚望努力学习,为进一步发展人民的航运事业而奋斗。 周恩来 十一月五日”
六、七十年代,周恩来又对招商局为国内远洋公司贷款买船的工作给予了许多直接的关心和支持。 1961年创立的中国远洋船队到1962年仅有5艘船,3.4万载重吨,年货运量仅14万吨,不及这一年中国海运总量的1%,扩大中国远洋船队已势在必行。其中向国外购造远洋船舶的重任就落在了招商局的身上。
1962年11月3曰,招商局《关于利用资本主义航运市场危机设法购入船舶的报告》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同意。1963年11月,周恩来又批准了利用2,000万美元银行贷款在国外购造远洋船舶的决定,指示财政部将“跃进”轮全部赔款125万镑(350万美元)拨交对外贸易部为交通部买船。据当时交通部远洋局统计,截至1965年月底,利用贷款共购买和建造船舶12艘,其中订造新船6艘,购买新船1艘,旧船5艘。年底又在民主德国订造“玉门”轮,1966年上半年,中国又利用贷款向民主德国、英国购造了“江门”等3艘远洋船舶。第一批贷款买船取得了初步成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利用贷款买船发展我国远洋船队的重大战略措施被诬为“洋奴哲学”和“卖国主义”,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从国民经济的大局考虑,顶住压力,对在国外购造远洋船舶的工作仍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1970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指出,力争在l975年在远洋运输方面基本结束主要依靠租用外轮的局面,中国利用贷款买船应进入一个新阶段。从1970年起,招商局受交通部委托,在利用贷款买船的具体工作方面承担了更为繁重的任务。1970年3月,张亚平来香港主持招商局工作,交通部经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批准,授予招商局可根据中央已定方针和贷款数额决定船舶购买与否之权,对船型及建造年代,亦可自行选择,使招商局更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住最有利的购船时机。从此,招商局为中国远洋运输公司购买了大量船舶,壮大了中国远洋船队实力。 (王晓明)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