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股票交易"茶会时代"之前后

来源:

 

马长林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外商在上海开办的洋行日益增多,1870年,上海的外商洋行有二百多家,通常每家洋行雇佣一个买办,因此买办数量也与日俱增。在为洋行服务过程中,买办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统计,大买办商每人都拥有近lO万两的资产。在外面洋行纷纷开办近代企业的刺激下,不少买办,包括一些富商和官僚,也投资创办新式企业,采用西方股份制形式,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集资,象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电报局,上海机器造纸总局,裕泰恒火轮面局(即机制面粉厂)等企业的股票已在市场上纷纷出售。于是,一家由华商经营股票买办的公司18829月宣告成立。这家称为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的股票经营商号,在1882927日《申报》上登出大版广告,向人们宣传股票公司开办的意义和作用。开办广告说: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今特设一平准股票公司,对几方面有利;一为平准公司可以确访那些新办公司的底蕴,广采舆评,持平股票定价,使之能跌涨在宜,有利于各公司。二为初来沪者人生地疏,欲买股票苦无门路,平准公司则每天将股票牌价挂出,购者可一见而知,利于购票者。三为市场上传说的涨跌行情往往使股票持有者心慌神乱,而有了平准公司,市场上流传的讹言可以不信,利于股票收藏者。四为平准公司可以办理股票抵押业务,使那些急需现钱的股票持有者既可以渡过经济难关,不致受人挟制,以能保持股票原价而不受损失。五为各种公司创办旷日持久,难以快速见效,即使囤积货物,也有难于脱手之虞。而创办平准公司则轻而易举,不需仓栈,开销省而收效大,利于本公司。这一宣传,倒也清楚地表明了早期华商股票商号的宗旨和经营特点。

这个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设董事数人,正副执事二人,专门负责处理公司的一切事务,此外还聘请账房二人,跑街二人,翻译一人,书记一人,庶务一人,学生二人,在当时上海,也算是颇有规模。平准股票公司对于各种股票市价,每日公决后,即写出挂水牌.告之于众,凡在该公司买卖股票,由谈公司给与发票,三个月后,凭发票至公司扣还回拥百分之二十。平准公司开办后,每隔几天即在《申报》上刊登各种股票的价格,其买卖的股票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机器织布局、仁和保险公司等二十来种。一时人们购买颇为踊跃,股票行情看涨。象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股票,每股(一百两)升水在二倍到二倍半,湖北长乐、鹤峰、热何平泉等铜矿的股票也无例外地升水在一倍半左右。有一个曾经在中国呆过,1882l1月间回到上海的外国侨民诉述他对上海的印象时说,在他一抵达上海后,便为当地居民所谈的无一不是有关股票的行情而惊讶不已。可见当时股票买卖之热。

但是由于当时华资以招股形式创办企业,在国内还属首创,除轮船招商局等几个大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外,不少是地方各省兴办的中小企业,尚处于筹备阶段,技术是否有把握,利润是否有保障,均尚难预料。许多购买股票者的钱,并非是自己的余资,不少是闻购股票有利可图,临时向钱庄等处借来。1883年年中,上海金融市场出现颠波不定的征兆,市面上银根紧俏,企业股票市价受金融影响,连续下跌。该年7月,曾经以每股二百十六两市价被争购的开平煤矿股票,这时只能卖到一百二十两。到了lO月,每股又跌到七十两。原先市价曾到二百六十五两的轮船招商局股票,此时也只值九十两。至于各省办的矿业公司股票,简直分文不值。此时又恰逢中法战争升级,动荡的时局加剧了金融的波动。L0月上旬,上海北市两家大钱庄首先倒闭。接着经营地产公司的徐润和大丝商胡光庸相继破产,到这年冬天.一场金融危机终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整个上海市场,南北市大钱庄从年初的七十八家到年终只剩下十家,南北市行号栈铺受拖累而闭歇的不下三四百家,各种金融和贸易活动几乎全部陷于停顿。在这种情况下,方兴未艾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受到严重打击。在金融风潮中股票持有者遭到惨重损失,这使此后企业的筹集资金活动难以继续开展。曾经是漠河金矿矿主的李金镛在风潮过后感慨万分地说:中国自仿效泰西集股以来,就上海一隅而论,设公司者数十家,鲜克有终,而矿为尤甚,承办者往往倾家荡户,犹有余累。公司两字久为人厌闻。开场很好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在这场席卷整个上海的金融风潮中夭折。当初不惜功本购买股票而遭惨重损失的经历,使人们始终心有余锈,所以直到十年之后,一般商人一听到纠股集资四字,仍然无不掩耳而走。华商企业股票买卖受此打击,几乎一蹶不振,大约二十年后,才缓缓地恢复过来。

清朝末年,日趋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给民族工矿企业的兴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当时设厂自救抵制外贷的呼声迫使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自办企业的限制,民族资本企业因而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时机。在这个建厂高潮中,一些民族资本企业经营颇有起色,如上海商务印书馆,南通大生纱厂,规模扩大,其集资股票在社会上流通甚广。同时国人自办铁路热潮兴起,商办的浙江铁路公司,江苏铁路公司,粤汉及川汉铁路公司先后成立,向社会发行股票,人们又开始踊跃地购买股票,这吸引了一些华商掮客从别的行业开始转向股票交易。有一个原先经营线袜业的搞客,平时靠本业收入甚微,常常入不敷出,一次有人要出售铁路公司股票lO股,此人介绍成功,获佣金38元,费力不多而收入可观,顿时使他感到股票买卖开辟了他新的前途。光绪末年,由上海绅商王一亭、郁屏翰率先在南市关桥创办公平易股票商号,此后又有孙静山在九江路开办信通公司,成为经营股票买卖的专业户。同时,那些兼营股票买卖的掮客,常常每天下午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今湖北路)转角处的惠芳荣楼聚会,名曰茶会,实际上一面互通消息,一面在品茗之际口头拍板成交。来茶楼求购股票者,多是些拥有游资的茶商、丝商、洋行买办等。下午,这些兼营股票交易的掮客则各奔东西,或为各客邦(如京津邦、山东邦、厂东邦、本邦)票号、钱庄兜揽生意或回自己的商号经营本业。后来股票交易数量日多,茶会的形式有诸多不便,一些掮客干脆在旅馆租上一个房间.或在某个商号内挂出一块招牌,上写:某某股票公司----代客买卖各种股票----内国公债铁路证券。随着股票营业日见发达,一些兼营股票的掮客便完全脱离本业.集中在石路(福建中路)一带,专营股票买卖了。

茶会时代的股票买卖方式,尚处于原始状态,一切交易,都是现货买卖,没有约期买卖和定期买卖。一些零星交易,往往是先由掮客收买,等到集成一笔整数,再转售给他人,如碰到数额较大的股票出售,掮客财力不足,便由出售人委托掮客,代觅买主,待买主找到,掮客便收取一定的佣金。股票买卖价格,多半由掮客定出,求售之人,只望早日脱售,故对股票价格并不斤斤计较,成交佣金的收取,也无限制,所以股票掮客获利不少。

民国元年政府发行六厘公债,同时苏浙铁路收归国有,市场上股票买卖越来越多,从事股票交易的掮客也不断增加,于是这些掮客在民国三年七月,备文呈请农商部同意,仿照西商上海众业公所形式,成立了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会所设在九江路渭水坊,同时附设一个股票买卖市场。

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建立后,股票交易方式比茶会时代有所发展,公会除专设一股票买卖市场外,对一些事项作了具体规定:一、各会员每天集会时间固定在上午9时至ll时。二、收取佣金的标准统一;记名股票,因转让买卖手续繁复,交易时又容易发生纠纷,故其佣金按票面值每百元收取一元或五角,即百分之一或百分之零点五;不记名的公债票,因交易手续简便,收取佣金为百分之零点二五。三、每日会员集会结束后,仿照西商众业公所做法,由公会根据当日成交价,编制行情单,分送给各会员。四、规定营业范围为现货买卖和委托买卖,后者数额较大,由出售者规定最高或最低限价,委托会员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这种买卖都在商定后当天下午交货,又称代客买卖。

当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经营的股票,一种为公债票,计有爱国公债,民国元年、三年、四年、五年发行的各种公债;一种是铁路证券;一种为公司股票,当时市面上流通的公司股票不下二三十种;再一种为杂牌证券,如储蓄票、印花税票等,可谓门类繁多。

民国五、六年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国内华商企业乘隙蓬勃发展,各种公司股票行情看涨,而政府的内债信用也甚巩固,所以政府发行的各种公债,民间争相购买,各种股票交易十分兴旺。但是好景不长,段祺瑞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鼓动下,积极策划参战,将民国元年六厘公债未发行部分拨充军费,结果政府信用丧尽.公债市价暴跌。另外,同样是民国元年六厘公债,因债票号码、发息地点不同,价格相差甚大,如北京票、南京票、湖北票、上海票等等,名目繁多,价格不一,投资购买者稍不谨慎,即受意外损失,由是公债的信用一落千丈,零星的公债交易因此绝迹。

正当零厚星的公债交易因政府参战引起信用危机而绝迹时,股票的期货买卖却出现了转机。原来民国五年,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恢复帝制,引起各方强烈不满,同时因北洋政府滥发钞票信用不稳,发生北京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挤兑风潮,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此宣布停兑钞票,止付储户存款,而在上海的中国银行分行则对停兑命令进行抵制,声誉因此大振,对此上海股票商业公会那些会员,竞相争做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京钞的定期买卖,有一月期、二月期、三月期等名目,虽然一时成交数额并不太大,但在证券交易史上,可谓开了期货买卖之先端。

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之初,参加公会的会员仅有十三家,随着股票交易的发展,会员逐渐增多,到了民国九年,有会员五十余家。当时在福建路、九江路和汉口路一带,股票公司林立,形成了颇为热闹的华商股票市场。但是股票商业公会会员的资金毕竟微薄,既没有银行的支持,新闻界也给以冷遇,公会所做股票和公债的行市无法在《申报》和《新闻报》上刊登。相反,上海西商众业公所则利用其在华特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拉拢掮客,广揽业务,使华商股票商业公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公会会员为此多方周旋,苦心经营,总算没有被西商众业公所挤垮,使业务有所发展,并逐渐积累了经验,总结出一套交易方法和规章制度,为二十年代初正规化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返回

上一篇:“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讨论会综述

下一篇: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资本形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