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通铁路之争与翁同和力主缓修原因

来源:《东岳论丛》198605

 

谢俊美

  188895日,李鸿章以代粤商陈承德递禀为名。奏请将唐胥铁路由天津展筑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展筑理由是:利于用兵既可抽还资金,并可报销海军经费,公私利益不止一端。”9月27,经奕譞奏请、西太后批准,并谕令户部每年拨银二百万两交李鸿章使用。而谕令一经宣示,舆论大,并展开了一场争论 即所谓津通铁路之争。反对修此路者居多,上自台阁大臣,下至御史言官,纷纷上奏,要求停止工程; 翁同和也力主缓修:赞成者,在王公大臣中主要是醇亲王奕譞。顽固派守旧,反对修路自不足怪,翁同和为什么力主缓修?而奕譞为什么反而赞成呢?这场争论的真相到底如何?对此问题,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

  奕譞本是坚决反对修铁路的。一年以前,他还激烈反对修筑西山到芦沟桥之间的铁路,说什么修路会破坏西山龙脉、惊动祖陵。这次对展筑津通,却一变而为坚决赞成。为什么?这决不是因为他对修铁路这一新生事物有了认识,而是因为个人的政治目的,即自己的儿子光绪皇帝已长大成人,而西太后却仍不愿归政。为了让她早日归政光绪,奕譞决计大修颐和园,名为让西太后晚年有个息游之所,实则是讨好西太后。修园需要巨款,而户部根本拿不出来。于是他便利用自己主管海军衙门之便,与海军衙门会办大臣李鸿章做了一笔政治交易:以赞成李鸿章的铁路计划为代价,让李鸿章将筹办海军的部分款项挪作修园之用。

  顽固派本来就排斥一切西洋事物,而今要把铁路修到京师门口,自然更犯了他们的大忌。如以理学家自命的崇绮、徐桐等人,死守着倭仁那一套,认为铁路万不可开,他们甚至骂倡导和赞成开筑铁路的人是曲徇洋人非奸即诌。礼部尚书奎润、内阁大学士徐致祥反对尤烈,认为津通铁路一开,必将毁坏民田、庐墓,沿途民多迁徙,舟车失业,起而为盗,铤而走险,不利于统治;奏请立将津通工程停止(注:徐致祥:《请毋建津通铁路疏》,《嘉定先生奏议》卷上,第12—18页。)。御史余联沅 在奏折中列举了铁路有五大害:害舟车、害田野、害根本、害风俗、害财用;认为铁路其利不在国不在民,仅在洋人。(注:引见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一书,第60页)

  由于反对修路的奏章不下数十道,所以1889122日,西太后谕令海军衙门会同军机处大臣妥议具奏。这次讨论,奕譞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支持修路,竟以此路若废,一旦有事,设误戎机,则海署北洋转觉卸过有辞(注:奕譞致恩承等函,光绪十四年十二月。)相要挟。结果引起反对派更大不满和反对。为了缓和舆论,西太后不得不于224日再次谕令各省将军督抚详议具奏。结果赞成修路者仅刘铭传一人,反对者卞宝弟等十余人,主张缓修者也仅一人,即翁同和。最后,西太后采纳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意见,罢建津通,改筑芦汉,算是平息了这场争论。

    二

  翁同和为什么力主缓修津通铁路呢?据其奏折、日记、书信等材料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防止帝国主义利用铁路加深对我国的侵略。他说:中法战争后,法国攫取了云贵、两广地区的铁路修筑权;俄国铁路已修到了伊犁边;英、法窥伺在旁,皆劝我造铁路,其野心不可轻视:俄开沙漠法开红江,不仅是为了兴运之利,也是为了向中国腹地推进此可大虑也。津通铁路一开,各国势必插足、仿效;其时,欲罢不能,阻止不得,不啻引狼入室,贻患无穷。为国家安全计,目前此路不宜修筑。翁同和这一看法有一定代表性。不仅顽固派有,洋务派也有。如1869年,江南制造局禀请在局内铺设一短小铁路,曾国藩即认为:此层决不可行,反驳说:外国正在中国谋求修筑铁路权益,岂可反自作俑耶?!

  二、财政支绌。时值中法战争之后,又适天下多灾:秦晋大旱,人相食,京郊洪灾,死数万人;东南少苏,而水灾频年。普天之下,哀鸿遍野,亟待赈济。在给孙家鼐的一首诗中翁同和写道:海国兵初罢,畿疆雨又稀;司农慎金谷,第一惜民饥。(注:《瓶庐诗稿》卷四,《次赠孙燮臣》。)认为首要急务是赈饥,哪有钱修铁路?再加上黄河郑州决口(188810月),抢修已逾两载,至今尚未合龙,费银千万余两 除靠开捐纳银外,主要靠向外国贷款。皇帝大婚典礼费五百万,尚缺百万无处筹措。此外还要赶办制钱,在在需款,而利源告竭,罗掘已穷,仅靠借洋债度日,实在无钱修路。他在给侄儿翁曾荣的信中说:郑州合龙关系大局,日夕祷盼。部库空虚,索四至。阎公(阎敬铭大学士兼管户部)刻而愎,余则慢事。实逼处此,奈何之?!现在又因铁路责成户部每年筹款两百万,皆不可了之局,益怏快无聊,其他说不尽也。”“譬如店中掌柜,但知算盘上拨入数字,不顾伙计为难,更不知门前之客为难,今日农曹是也。(注:《翁松禅家书》,正月初八日致鹿卿函。)在给陕甘总督谭钟麟信中又说:可憎洋债急迫,买镑知不成,买即长价耳。”“洋款今年为最……而明冬须筹甲岁之款,安得息肩?!(注:《春及草庐翁帖墨迹》,九月二十日函。)

  三、为了人民生计。翁同和说:津通沿线本有水陆两路,船民数万,轿舆车夫及村酤、旅店,负贩为生者更不下数十万,津通铁路一开,势必生计无着。这一看法虽与奎润相似,但诚如恩格斯所预言:中国的铁路意味着中国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整个基础的破坏,……亿万居民将陷于无法生存的境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467页)人口众多,就业艰难,同近代机器生产、交通运输的矛盾,一直是近代中国的实际问题。民情汹汹,作为户部尚书不能不加考虑。因此,翁同和这一点,不能完全看成是顽固守旧、反对西学。

  四、有碍光绪皇帝亲政典礼举行。翁同和对醇亲王奕譞说:皇上履端肇兴,而盈廷多讽议之辞,近郊有怨咨之口,似非所以光昭圣治,慰安元元也。为利于皇帝亲政,铁路暂停修为宜。

  五、迫于舆论压力。翁同和刚被一班进士、翰林拥为清流派领袖,因修津通铁路,反对派把谴责矛头指向了他。他在给卿(翁曾荣)的信中说:近来时势以由津至通设铁路为一大端,坏庐舍,平坟墓,民间然。此事北洋酝酿已久,难于挽回,外间藉藉乃责备于我,是我之过耶?(注:致卿函,腊月二十日,安存常熟市文管会)这也是他主张缓修原因之一。

  由于以上原因,翁同和在224日的复议奏折中 提出了暂缓修筑津通铁路的意见。为了表示自己并不反对修筑铁路的立场,在奏折中翁同和提出不妨在边地试行铁路,以便运兵的建议(注:见曾鲲化:《中国铁路史》第171页,台湾文海出版社版。)。

    三

  津通铁路罢建之后,李鸿章与奕譞的政治交易仍在进行。为了讨好西太后,李用重金向天津法国新盛公司订购(后改为由该公司报效)了六辆机器车(车长约三、四丈,狭长,可容二十八人),五辆送太后,一辆赠醇亲王:又经奕譞奏准并下令西山的健锐、火器两营营勇在西苑内沿太液池修筑了一条从中南海紫光阁至镜清斋(今称镜心斋)长达二千三百多米的铁路,即西苑铁路,又叫紫光阁铁路。这事使翁同和很不舒服。他在给卿的信中说,他的心情是郁攸之警,至今忡忡(注:原件藏常熟市文管会。)。而李鸿章则不仅以津通铁路事挖苦讽刺讪笑(注:原件藏常熟市文管会。)翁同和,而且还针对翁不能拨款助修颐和园,特地从北洋关税中抽拨一百万两作为报效供修园之用。在他唆动下,张之洞也报效了一百万。此事大得西太后欢心,于次年915日谕令李、张会同总理衙门筹办铁路,并派周馥、潘德骏随同办理。对李鸿章的献媚邀宠的奸巧做作,翁同和愤懑难言,大生恶感;对李与西太后、奕譞由此在政治上进一步靠拢,深感不安。他在光绪十五年腊月二十九日(1889130日)的年终结语中写道:虽郑州合龙为可喜事,然亦不足称述矣。况火轮驰骛于昆湖(指西太后令容贵在颐和园内办昆明湖水师学堂,年费五六十万两,无用于海防,而专供保卫西太后个人安全游乐。此事不仅使海军帮办大臣曾纪泽感到愤懑填膺,连外国人也感到惊讶),铁轨纵横于西苑(指前述西苑铁路),电灯照耀于禁林(指西太后令人在颐和园玉澜堂等殿宇及湖滨长廊等处安装电灯,尽情享乐),而津通开路之议,建议然,朱邸之意渐回,北洋之议未改,历观时局,忧心仲忡。忝为大臣,能无愧恨!(注:《翁文恭公日记》1889221日。)这段日记充满了愤懑、牢骚,既表示了翁对西太后、奕譞、李鸿章等不顾国家大局、不惜民艰、骄奢淫逸的不满,更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无限忧虑。可是,长期以来,不少人不仅不以为这是翁同和感慨时势、忧国忧民的心情流露,反以此为翁反对在中国修铁路的佐证;从而认为翁是反对洋务的顽固派。直到近年还有人著文说:奕譞、李鸿章力主修筑铁路以富国强兵,而翁同和、奎润等则以铁路资敌、扰民、失业为由,极力反对。(注:引见《团结报》19831126日《中国铁路论战史话》一文。)这既是对津通路争的曲解,也是对翁在此问题上的不公正的评价。事实是翁同和并不守旧。他自小生长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在同治末年和光绪初年曾两次借回乡修墓的机会,到上海亲历夷场,察看租界设施;第二次途经上海时,由洋务派徐润(雨之)陪同观看了吴淞铁路,望见火轮车,沿铁路行,极速也。并坐洋车看电灯,逛洋马路,参观徐家汇天文台、天主堂、育婴堂,与牧师闲话;到十六铺看黄浦江上的铁甲巨轮;应唐廷枢邀请,参观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与张园主人张鸿禄言谈商务。他不仅赞成洋务,而且还同众多洋务派官僚建立了联系。他钦佩洋务派官僚丁日昌、左宗棠、沈葆祯等人,称之为奇才隽才不凡之士。他不仅自己谈洋务,而且还利用毓庆宫书房进讲之机,以言天下事为名,给光绪帝讲解洋务折件,介绍洋务活动,如海军、开矿、轮船、纺织、电线、电报、铁路等。中法战争以后,他先后阅读了林则徐、魏源、冯桂芬、郭嵩焘、陈炽等改良主义者的著作、传教士译述的西学新书,爱国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认为当今外患日亟,只有大兴洋务,富国强兵,才能挽救危局。1889221日,他在召对时说:洋务,此第一急务,上宜讲求。 查泰西之法,电线与铁路相为表里,电线既行,铁路势必举办。认为中国铁路当办。因此,当奎润邀他联衔抗疏反对开筑津通铁路时,他婉言谢绝了。他之所以力主缓修津通铁路,主要因为国家经费支绌,无力修筑,这同见到洋人就以扇遮面、食古不化、排斥西方一切的顽固派徐桐等,是有根本区别的。
返回

上一篇: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

下一篇:近代东北三省关内移民动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