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 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兴衰

来源:《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内容提要  本文对19世纪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兴衰进行了论述,认为由于中国第一个股史份制企业一一轮船招商局在初创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及早期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因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把购买股票作为1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货币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大量投机者也加入了股票购买者的队伍,上海迅速出现了一个^史票交易的狂潮,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价格暴涨,供不应表这个狂潮开始于1881年,1882年达到顶点。但由于人们盲目购买股票,对股票的发行和上市缺乏管理,以及投机过度,上海股票市场在1883年出现暴跌上海股市的暴涨暴跌,不仅对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后果,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  19世纪   80年代   上海   股票

19世纪80年代,是近代上海股票交易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时期在此时期,上海的股票交易曾一度非同寻常的活跃,乃至达到狂热的地步。但好景不长,短暂的狂热之后,即由盛转衰,陷入长时期的沉寂局面本文旨在对这一兴衰过程进行探讨,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一)

股票作为一种同近代股份制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资本凭证,最早是外国在华企业在上海发行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和通商口岸。一些外国商人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股份制企业,“并仿欧西成例,在沪集合资本,发行股份证券,俗称股票’气股票出现以后,股票交易也随之而产生。现在所知最早的股票交易,发生在1862年。这一年有人在《上海新报》上刊登广告出售股票。②19世纪60年代末,上海已出现了外商经营的从事股票买卖的商行,并出现了经纪人③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官督商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如1873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8年创办的开平煤矿等。这些企业也在上海发行股票这样,上海又出现了中国股票19世纪70年代,已知的在上海有行市的中外股票,有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英商华海轮船公司、公正轮船公司、汇丰银行、保家行保险、旗昌扬子江保险公司、上海自来火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20余种。其中旗昌轮船公司股票在市场行情好时,价格曾高达212两④,相当于票面价格两倍多(票面价格100两丨,后来旗昌公司效益下降时,其股票价格曾降至70两。⑤轮船招商局的股票由于问津者少,价格基本上维持在票面以下(票面100两〗,在1876年只值4050两。⑥ 

①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57

②田永秀:1862~    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③匡家在:《旧中国证券市场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

④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丨1840~    18940上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04页。

⑤〔美〕刘广京:1873~  1885年中英轮运业竞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1984年下半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⑥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0页。 

总的来看,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规模和活跃程度是相当有限的。当时在上海上市的股票虽已多至20余种,但多为外国公司股票,而且购买股票者人数有限在这一时期,股份制企业和股票,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相当陌生的东西,没有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因此他们不愿意购买股票。“中国自与各国通商以后,西法盛行,股份一端,华人昔视为畏途”①例如,上海大英自来火公司创办时,招股集资,“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②该公司在1864年发行股票5万两,分为500股,但认购的只有224股,计银22400两。③再例如,1873年轮船招商局创办时,招股集资也相当困难,额定资本100万两,但实收资本仅476万两,不到额定资本的一半④当时投资购买股票者,除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外,主要是一部分替外商服务的洋行买办,及一部分与外商做生意的中国人他们常与外商打交道,因而得风气之先,对股份制这一新鲜事物了解较早。时人对此现象曾评论道:“故股份之设,除久于洋行生意者外,他人皆裹足不前,未敢问鼎。”⑤“其有投入西人股分者,亦不过洋行买办以及与西人往来诸人,熟知情形,或有附股”⑥所以,当时上海的股票交易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行的,对上海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大。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上海风气日开,除洋行买办和一部分与外商做生意的商人外,一些富有的中国官僚、士绅和商人,也开始愿意购买股票“巨绅富商固能见及远大,思创百世利赖之业,即 

①《论叭喇糖公司之利》,光绪八年八月初六日《申报》

②《论争买电灯股票》,光绪八年五月初五日《申报》

③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75

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第167页。

⑤《论叭喇糖公司之利》,光绪八年八月初六日《申报》

⑥《股价须知》,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申报》 

寻常经商之人,稍有余资,亦多愿买股分与沾其利。”①1881,外商创办上海自来水公司,股票供不应求,“很多要求入股的人是上海的中国银行家与商人’”②同年,过去少有人问津的招商局股票价格上涨,100万两的额定资本全部招足这说明愿意购买招商局股票的人也大大增多了。当时人们之所以由不愿意购买股票转变为愿意购买股票,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最早创办的股份制企业一一轮船招商局在初创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1873年到1881年,招商局的固定资产总值从63万余两增加到320万两,利润在1873~1874年度为8万余两,到1880~1881年度,则达到29万余两③这种成功,使股份制企业逐渐得到了人们的了解和认同,开始愿意投资于这样一些近代企业“自招商局开之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④二是早期的股票购买者特别是外国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如早期购买上海自来火公司股票的人,“无不岁分巨息”,“自来火之利,收过其本者,已有多次”。⑤19世纪70年代,上海《〈申报常刊登各外商企业股票的发息广告。从这些广告来看,这些外商企业的股票分红是比较高的。如从事保险业务的保家行,其票面200两的股票,1875年的股息为每股60两⑥旗昌扬子江保险公司股票在1874年下半年分红每百两得银75两。这样丰厚的资金回报,通过在报纸上广而告之,就产生了一种示范效应, 

①《论争买电灯股票》,光绪八年五月初五日《申报》

②《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第187页。

③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免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89

④《劝华人集股说》,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申报》

⑤《论争买电灯股票》,光绪八年五月初五日《申报》

⑥光绪二年四月二十日《申报》所载之广告。

⑦光绪元年正月初五日《申报》所载之广告。 

使人们知道购买股票有利可图,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从而由不愿意购买股票转变为愿意购买股票所以时人指出:“故今日华人之附股者多,不啻西人之教之,,①由于愿意购买股票的人增多,上海的股票交易开始趋于活跃,并在“一二年间顿然大盛’”②,于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个股票交易的狂潮。 

(二) 

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交易的狂潮,开始于1881年,但以1882年为最盛。1883115日,《申报》曾发表文章指出:上海的股票交易热潮“始于前年,而最盛乃在去岁’气1884814日,《申报》刊登的另一篇文章亦指出:“夫前年股份盛行,矿股加涨……人情所向,举国若狂”④。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上海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一个股票交易的狂潮?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当时社会上存在大量货币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新的货币财富的积累者。这些人包括:(”买办。买办在为外商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的过程中,凭借外商的特权条件,运用各种敛财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据黄逸平先生的估算,买办在1840-1894年积累的资本总额约达45亿关两。⑤19世纪80年代初,买办积累的资本无论如何不应少于此数的一半。即使以一半 

①《论争买电灯股票》,光绪八年五月初五日《申报》

②《股分转机说》,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报》

③《股票问答》,光绪九年十月初六日《申报》

④《商船兴废论》,光绪十年六月二十四日《申报》

⑤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计,当时买办资本也超过了2亿关两。(习受到农民起义打击的地主。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给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地主以沉重打击。由于惧怕农民起义,一部分地主便不愿再把积累的货币用于购买土地,而把它留在城市寻找投资机会(刃新式官僚和商人这些人受到外商的影响,也不愿把手中积累的货币用于购买土地,而有意投资于近代企业上述三部分人手中的货币资本加起来,其数额之巨可以想见当19世纪80年代初,购买股票显示出有利可图时,这些货币资本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从而对之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使其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活跃起来。

第二,大量的投机者加入股票购买者的队伍。在上海股票交易风气未开和风气初开之时,股票购买者主要为投资者。这些人购买股票,是作为一种长期性的投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企业获利后,分享利润1881年,上海怡和洋行创建保海险公司,有不少中国商人投资入股,后来“以投股而不见收入,颇有后言”①可见当时中国商人入股,是以分取股息为目的的但随着这样一些投资者的大量增加,造成股票供不应求,价格暴涨,人们购买股票后不必等到企业分红,只须把股票转手卖出即可赚取可观的差价,“即不必志在余利,而股票辗转售卖,其利已属不赀”②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量的人出于投机的目的,加入到了股票购买者的行列这些人“买股本意,不在兴工之后,日新月盛,与股诸君,得分红帐之盈余。其心仅欲股价陡涨,取利目前或卖出此股,转以贱价收入他股,再待其涨而已”③大量的人参与股票投机,既是当时上海股票 

①《劝华人集股说》,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申报》

②《论赛兰格锡矿》,光绪八年五月初十日《申报》

③《论股票房屋两案宜立定章以清积牍》,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八日《申报》 

交易活跃的产物,同时它又转过来进一步把上海股票交易推向狂热。

1882年上海股票交易的狂热,从下述几方面可以看出:

第一,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由于人们踊跃购买股票,招股集资远较过去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但愿附西人之股,且多自设公司,自纠股分”①一批近代工矿企业相继创办。“至今日而开平煤矿、平泉铜矿、济和保险、机器织布局,与夫纸作牛乳、长乐之铜矿津沪之电线、点铜矿,无不竞为举办,蒸蒸然有日上之势。’”②这些企业其数“不下二三十处”③,“各色皆有,而矿务为最多。”④它们皆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招集资本,“其纠资必在二十万四十万,少亦十万,今乃不下三四十万為根据上海《申报》1884年初的统计,先后在上海市场发行的各种股票,“原本已收者,银则七百余万,洋银则三百余万”⑥。除了中国人创办的这些新式企业外,外国资本在1880年前后,也在上海掀起了一个工业投资的高潮。这一时期外商在上海建立的工厂有制冰厂、火柴厂、制胰厂、机器造纸厂、玻璃制造厂、铁器制造厂和木材加工厂等。到1882年末,上海已有15家外国资本建立的工厂。这些工厂不少在中国人中招集股份。这样,一时间各种中外股票在上海大量发行,并上市交易。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仅先后在上海《申报》上刊登过交易行情的中外股票,就有34种之多。它们是:招商局、仁和保险新股、济和保 

①《股价须知》,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申报》

②《劝华人集股说》,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申报》

③《综论沪市情形》,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申报》

④《股分长跌无常说》,光绪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申报》

⑤《论买卖股票之弊》,光绪九年十月初二日《申报》

⑥《综论沪市情形》,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申报》

⑦《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第138页。 

险、平泉铜矿、开平煤矿、织布、自来水电气灯、长乐铜矿、赛兰格点铜公平缫丝鹤峰铜矿、中国玻璃粉股份、牛奶新造纸公司、旗昌蒲东栈码头、叭喇糖公司、上海保险公司、电报顺德铜矿、驳船公司、三源保险金州煤铁矿、池州(煤矿^沙开地公司、荆门煤铁矿、施宜铜矿、承德三山银矿、保险、白土银矿、徐州煤铁矿、贵池煤铁矿、火车糠烟台缫丝等。这些股票,票面不等,有银200两者、105两者、100两者、50两者、25两者,有银元100元者、70元者,有英镑20镑者①从股票种类来看,大多数为记名股票,但也有不记名者。如《申报》曾报道,“近来股票有单填号数,不注姓名者,展转相授,但以一纸为凭’”②这些股票的大量上市,使上海的股票交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第二,人们踊跃购买股票,股票供不应求。各种中外股票上市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凡是股票,必有人买;凡卖股票,数日即完”③“每创一局,数千号股分不旬日而已满,买股之人,甚为踊跃”④以至出现了“买者纷纷,举国若狂”⑤的狂热情景购买股票者,除大买办大商人大官僚、大士绅等富有资财者外,还包括广大的中小商人“凡在市中有些微场面者,莫非股东”⑥这些人有的是出于投资的目的,即为了分取企业红利而购买股票;有的是出于投机的目的,即为了赚取股票差价而购买股票;也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咸以购买股分票为市面 

①参见1882~ 1883年间《申报》所刊登股票市价表

②《论买卖股票之弊》,光绪九年十月初二日《申报》

③《论买卖股票之弊》,光绪九年十月初二日《申报》

④《论股票房屋两案宜立定章以清积牍》,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八日《申报》

⑤《股票问答》,光绪九年十月初六日《申报》

⑥《论股票房屋两案宜立定章以清积牍》,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八日《申报》 

生意之时派”①。由于人们踊跃购买股票,虽然大量中外股票上市,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1882年,外商创办上海电光公司时,由于额定资本仅5万两,所以它“拒绝了许多要求入股的人,主要是中国人”②。再如1882年,外商在上海开办一家开采锡矿的公司,该公司招股告示尚未贴出,“而知者已众,竞向投股,已溢出一千二百股之多”③股票供不应求,引起股价上涨,反过来更刺激了人们踊跃购买股票。当时上海的股票交易,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以至于开矿山、办工厂、买卖股票,成为当时上海舆论注目的中心。上海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申报》,“深知此事为时尚所宜”,所以“采访真实行情”④,从188269日开始,每天辟出专栏,报道各股票的市场行情。上海其他一些主要中外报纸,当时也每天报道各种股票的市场行情

第三,股票价格暴涨,股市持续牛市由于股票供不应求,一些买股不得之人,“则愿加价以购股票一加再加,登时飞涨”⑤。各种股票的价格,在1881年已开始上涨,到1882年涨势更猛1882年上半年,上海《申报》经常刊登各种股票价格竞相上涨的消息如1882315日,《申报》以《商股获利》的标题报道说:“前报开平煤矿股价单,价值步涨兹悉该局创始,每股收本银一百两,分息后现已贵至三百余两(疑系二百余两之误一一引者注^轮船招商局当时亦每股百两,现亦增至二百卅两。”329日,《申报》以《股份又涨》的标题报道说:“开平煤矿股分票……近日则复见加涨,每百两可得价二百二三十两”61日,《申报》以《电灯股票又涨》 

①《公司多则市面旺论》,光绪八年七月十一日《申报》

②《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第194页。

③《创开锡矿》,光绪八年四月十八日《申报》

④《股价须知》,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申报》

⑤《股分转机说》,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报》 

的标题报道说:“前述本埠有西商创设电灯公司,购股分票者甚多,每股本系银一百两,不久即涨十两,兹悉又加增五十两,计每股须银一百六十两矣”68日,《申报》以《锡矿股票涨价》的标题报道说:“昨悉每股已涨洋四十五元,众以此价相买卖矣。”到1882年夏,股票的涨势达到高峰69日,《申报》第一次刊登当时上海股市各股票的市场行情时,各股票的涨势已达到高潮。在所开列的9种股票中,有8种股票的涨幅都在6脱以上其中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织布局、电线等4种股票的涨幅超过1倍以上涨幅最大的是轮船招商局股票,该股票票面100两,居然暴涨至260两,涨幅达到16嫩。涨幅最小的是济和保险股票,但是这种票面50两的股票市价也涨至73两,涨幅接近5脱。各股票涨幅详情见下表:

 

股票名

票面额

市价

涨幅

平泉铜矿

105

185

8(1

开平

100

2425

142

电灯

100

160

6

长乐

100

160

6

招商轮船

100

260

16

点铜

原价100元,先收50

80

6

电线

100

210

1

织布

原价100两,先收50

117.5

135^

济和

原价100两,先收50

73

4

 

应该指出的是,以上所说的涨幅,仅是以股票面值为基数实际上,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股票的市价在上涨前低于面值。如前所述,招商局股票的市价曾低至4050两如以此市价为基数来计算,那招商局股票的涨幅将远远超过腿。

此后,股票持续牛市至18829月底,各种股票的市场价格,全都维持在票面额以上而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一些创办已经见到成效的企业股票,市价始终保持在很高的价位这从下表可以看出。

 

18827-9月份各股票市价

股票名

票面额

市价

731

830

930

招商局

100

255

2415

2555

仁和保险新股

50

72

66

72

济和保险

50

70

645

71

平泉铜矿

105

258

255

255

开平煤矿

100

220

211

216

织布

100

1155

113

110

自来水

20

37

355

355

电灯

100

135

127

127

赛兰格点铜

100^7月份为先收50

77

140

137

公平缫丝

100

1025

100

100

长乐铜矿

100

165

175

鹤峰铜矿

100

177

165

165

中国玻璃粉股份

原价100两,先收50

51

55

牛奶

100

130

134

120

新造纸公司

100

108

100

旗昌浦东栈码头

100

110

102

叭喇糖公司

50

50

上海保险公司

原价100两,先收50

505

电报

100

192

资料来源:光绪八年六月十七日、七月十七日.八月十九日《申报》。 

第四,出现了中国股票掮客和中国商人经营的股票买卖公司。由于股票交易的活跃和股票交易规模的空前扩大,买卖股票成为有利可图的事,在上海的中国商人中,出现了股票掮客即经纪人。“其股分票辗转售卖,并有掮客兜揽股票生意者。”股票掮客出现后,股票“买卖由是益盛”。①除了股票掮客外,“市面之卖买股分票者,至成为一宗生意”②1882年下半年,上海出现了一家由中国商人创办的专门从事股票买卖的公司一一上海平准股票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8821024日③,是一家以股份制形式组织起来的公司。资本10万两,分为1000股,每股规元银100两。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代客买卖股票。欲买卖股票者,与公司签订合同,定期限价,到期由公司代为买进或卖出,不得毁约;外地欲买卖股票者,可函托该公司代理。买卖成交后,公司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每票中用照章扣取”。(习抵押股票。股票持有者如急需现金,而又不肯出售股票,则可将股票抵押于该公司,换取现金股票抵押不收手续费,但以1个月为期,期满不赎,由公司照市价出卖(刃公布各上市股票每日交易行情,并将行情单送登《申报》④从18821027日起,平准股票公司开始在《申报》刊登在该公司交易的各股票市价,一直刊登到1883412曰。此后,平准股票公司再也没有在《申报》上刊登过股票交易行情据笔者估计,该公司大约受1883年上海股市暴跌的影响而倒闭了。 

①《股分长跌无常说》,光绪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申报》

②《中西公司异同续说》,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三日《申报》

③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5页。

④《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叙及章程》,《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第26;一   265

 (三) 

当时上海股票交易的繁荣,如果仅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不然,因为它背离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从当时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来看,资本主义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程度还相当有限。按照股份制方式组织起来的近代新式企业,数量并不多,在经营上卓有成效的更少。当时在上海股市发行股票的30多个企业中,除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少数创办较早的企业,在经营上取得了一定业绩外,大多数企业还处在草创阶段,成败未定,经营业绩更无从谈起此外,当时上海本地经济的状况,也很不景气1882年的上海,除股市繁荣外,其他行业“市情反窘”,大都亏损,“几几乎有江河日下之势”。据年底统计,该年各业倒帐约有150万左右,亏倒之巨,“为往年所未有”。①显然,当时上海股市的繁荣,并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后盾这就决定了它的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不可能持久。

实际上,当上海股市空前活跃的时候,它的一些弊端已暴露无遗。

弊端之一是,人们盲目购买股票当股票。买卖达到高潮的时候,由于股票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几乎所有的股票市价都超过票值,因而人们受投机心理驱使,只要是股票就竞相抢购,而对发行该股票的公司的经营情况毫不关心。“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②甚至有的公司还在筹备之中,并没正式成立,买股者就蜂拥而至如1882年承德三山 

①《综论本年上海市面情形》,光绪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报》

②《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叙及章程》,《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第263页。 

银矿招商承办的时候,承办者李文耀刚交上定银,拿到开办执照,其他一切毫无头绪,“众友知之,蜂拥而至,定欲附股”在这种情况下,李只好“勉强从众,先收创办银二十万两正”①人们盲目购买股票,对买股者自己而言,增加了风险,容易造成投资流失;对股票市场而言,增加了不稳定性,容易使投机商操纵市场,哄涨哄落。在当时,哪怕是一个并无切实根据的传言,也能使股票价格飞8涨如18828月初,上海流传这样一则消息:“本埠有人接到赛兰格电报,知该国点铜矿内非但点铜甚多,且有银子,其点铜之成色较之英国最富之点铜高出十倍。”结果赛兰格点铜“以此股票行情近日飞涨”,其先收50元的股票市价,由7月底的77元,迅速涨至100元左右。〔②

弊端之二是,对股票的发行和上市缺乏管理。当时的情形是,不管任何人,只要找到一两个地方官牵头,打出官督商办的牌子,就可领到清政府颁发的执照,成立公司,发行股票,并且上市交易。当时,清政府颁发执照并无严格的审查手续,一般都予以批准“……在中堂丨李鸿章一一引者丨以其官督商办,不请公项,以民间之本,取民间之利,而国家岁增税饷,亦可靳而不允哉。”③这就产生了两个后果一个后果是,一些条件并不具备的公司得以成立这些公司管理不善,资金设备迟迟不能到位,开工遥遥无期,不仅赢利无望,而且资本“每形耗折”④另一个后果是,一些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虚假公司得以大行其道如前所述,当时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公司不下二三十家这些公司中,“其实心任事者,固不乏 

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1137页。

②《锡股飞涨》,光绪八年六月二十一日《申报》

③《股票问答》,光绪九年十月初六日《申报》

④《股分转机说》,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报》 

人,而籍以牟利者,实亦不少。”①一些人创办公司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去开矿或者办工厂,而只是企图藉发行股票以牟利。怎样牟利呢?一是借办公司为名高价发行股票,然后低价收回。他们在办公司之前,先是大事张扬该公司“利可操券”,使人们对该公司产生一种很大的期望值,“盼望股票之出,惟恐不得”。然后在发行股票时,“自匿大半”,待股票价格飞涨后,再托人暗中出售,“值百金者,已多卖数十金”。②等到人们发现该公司有名无实,争相贱价出售该公司股票,他们再“以贱价暗中收回”,“一出入间,巨费中饱”。获取暴利后,他们再向外宣布公司创办失败,归还原本但实际上所有的股票已被他们贱价收回,“虽有退股之名,已无还银之事”。所以当时有人抨击他们的这种做法是:“不操戈矛而杀人,不待居积而聚富,古无其事,今见其人”③二是借办公司为名,发行股票,贪污中饱股金一些公司“司事者藉集股之名,为罗掘之计”④④,所收集到的股金,“半归于总办经手之腰囊”。这样公司成立后,开业遥遥无期,“所创之业绝无眉目”。⑤到最后往往是,股民的股本“或减半归还,或仅得什一,甚至徒执股票,取偿无日”⑥。三是在收集到股金后,不是将其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将其用于买卖股票,进行股票投机如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经办人,“竟借众商之资本,便一己之私图”,进行股票投机。结果织布局所招集到的股本50万两,除小部分外,“其余尽变为各项股票及借纸押据”⑦。(选自《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①《书某公整顿矿务疏后》,光绪十年四月十九日《申报》

②《股票问答》,光绪九年十月初六日《申报》

③《书某公整顿矿务疏后》,光绪十年四月十九日《申报》

④《书某公整顿矿务疏后》,光绪十年四月十九日《申报》

⑤《股分转机说》,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报》

⑥《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1103页。

⑦《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册,第1057页。

返回

上一篇:“近代中国第一股”:招商局

下一篇:"江亚轮"在暮色中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