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华的外商轮船公司
 

沿海长江航线外国轮船势力的竞争角逐,必然导致列强航运势力出现消长起伏,也必然推动专业外资轮船公司出现。为对近代中国领水中活跃的外商轮船公司有深一步的认识,这里有必要挑选几家典型的外商轮船公司进行重点介绍。以下即为晚清时期代表性的几家。

    上文已经提到,同治元年(1862),上海轮船公司(Shanghai Steam Navigation Co.)成立于上海,资本额100万两。这是第一家专营中国沿海及长江沿岸客货载运的外资轮船公司。因其业务总代理是美商旗昌洋行(tlussel & Co),因此一般称其为“旗昌轮船公司”。

根据契约,旗昌洋行是旗昌轮船公司的永久代理人和司库。它的职责是经管所有日常航运和仓库业务,包括任命高级办事人员、供应物资和煤炭、根据董事会的要求订购新的船只和机器、支付费用、收受各项收入等。作为回报,旗昌洋行每年从旗昌轮船公司抽取其总收入5%的佣金,业务兴旺时,每年可净赚10万两白银。在购置轮船和其他物资时还可收取佣金。此外,在借取旗昌轮船公司的现金时,只需付出百分之五的低利。

    旗昌轮船公司得到华商和一些外国洋行的支持,旗昌的股份中有中国买办和富商的投资。由于资本充足,有良好的码头和仓库,同治元年又创办了扬子保险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发展很快,几年内就有了不下十六艘轮船从事中国沿海沿江贸易。其中四艘轮船在美国建造,六艘在苏格兰建造,五艘建造于上海。

    长江航运开放的巨额利润,引诱列强轮船激烈角逐,但是当竞争导致轮船增多,超过货运实际需要,沿江贸易也降回到正常限度时,旗昌轮船公司因拥有地段最好的码头,有掌握华人贸易的买办支持帮助,以及公司中英国股东占据的对外国货运的相当份额,囚此仍然立于相对有利地位。

    旗昌轮船公司老板福士在回忆录中曾忆及这一段经历,他谈到外商轮船公司在长江航线的激烈竞争和旗昌轮船公司取得优势地位时说:“长江开放激起了人们在这条河流上进行航运的疯狂追逐……旗昌洋行(指该行轮船)首先进入现场,他们组成了一个公司,但不具股份公司形式,由各股东自行负责,资金总额为100万两,外国和中国股东均有,公司名称为旗昌轮船公司。大约过了两年,沿江贸易降回到正常限度,航行的轮船较之实际需要已超出很多,甚至因货运大减而感匮乏……他们(指列强轮船公司)或船东们都陷入网境,有的赔本,有的出让。而旗昌洋行却拥有最好地方的码头,始终控制着华人贸易中的精华,并通过他们的英国股东占据了对外国货运的相当份额。他们保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对手消极气馁时,他们却抓紧苦干。经过四年的惨淡经营,旗昌轮船公司终于挣出了头,购下原是各不相同的竞争对手船只,建立起一条繁荣达七八年之久的第一流航线,资本发展到220万两,拥有船只达18艘之多”。

此后三年,旗昌轮船公司又先后与宝顺洋行、琼记洋行和怡和洋行订立协议,十年内三洋行不在长江行轮,亦不经营轮船代理业务,旗昌轮船公司则不在上海以南沿海行轮(上海至宁波除外),旗昌公司则保证在长江航线提供足够的航运吨位,上航从上海至沿江各口岸,运价每吨不得高于6两或每担不得高于5钱。下航从沿江各口岸至上海,每吨不得高于5两。至此,旗昌公司已垄断了上海至汉口的轮船航运。

    同治五年(1866),旗昌轮船公司的船只已经控制了长江整个货运业务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在同治六年至十二年之间,旗昌的船队由1217388吨增加到1927769吨,资产总额由1961762两增加到3323901两,旗昌轮船公司声势浩大的船队和面积宽广的码头已是“尽人皆知”,且“在中国的任何其他航运机构都没有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显著",“即使贸易商行也不例外”。

    同治六年(1867),该公司获得纯利806011两。同治十年(1871),该公司在长江航线上仅货运收入就达1632000两,在上海一天津线上货运收入达409000两,在上海一宁波航线上货运收入达222000两,总计获得2263000两的丰厚垄断利润。

    同治六年(1867),英商轧拉佛洋行(Glover & Co.)创办了另一家外资专业轮船公司—公正轮船公司(Union Steam Navigation Co.)。创办资本额17万两,名下有“悖信”号和“罗纳”号两艘轮船从事长江航运。据说,这家公司的股份由当地的中外人士认购,同治八年(1869)六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时,“有5名华人和17名外商出席”。

仅有两艘轮船的公正轮船公司对旗昌轮船公司并未构成大的威胁,旗昌轮船公司也容忍了公正轮船公司的存在。同治七年(1868)初,公正轮船公司与旗昌轮船公司订立协议,规定双方在长江货运上统一运费标准,同时公正轮船公司与旗昌公司达成默契:公正轮船公司的船队不得扩大到两艘以上。

正如第二节所言,早在咸丰十一年(1861),英商悖裕洋行(Trautmann & Co.)就购置了“燕子飞号”(Yingzefei)和“南浔号”(Nanzing)两艘小轮船,在北洋线上从事航运。同治七年(1868),悖裕洋行集资194000两,成立北清轮船公司。北清收购了悖裕的“燕子飞号”和“南浔号”,又订购一艘新轮“新南浔号”(Sin Nanzing),一起投入北洋线营运。北清轮船公司的业务由悖裕洋行代理。

    但是,公正轮船公司和北清轮船公司存在的时间都不长,很快被另外两家实力更为雄厚的英商洋行所吞并。

    同治九年(1870),从伦敦至上海的海底电缆敷设完毕,信息传播和商业形势的变化迫使此前的大型洋行改变经营方式,轮船航运业也更加受到重视。

    同治十年(1871),此前致力于代理英国蓝烟囱远洋航线,同时自身经营一条名为“中国海船组合”(China Coasters)上海至香港航线的英商太古洋行,率先打破旗昌轮船公司对中国海运的垄断。该年,太古洋行在伦敦组织了一家名为“太古轮船公司”(即中国航业有限公司,China Steamship Navigation & Co)的轮船企业。

同治十一年(1872)一月,这家轮船公司正式成立,资本额为97万两(36万英镑),托管于太古洋行,经营中国长江和南北洋沿海航运。太古轮船公司成立后,即在英国订购3艘江轮,并于同年七月以245万两的价格买下了公正轮船公司的两艘轮船和其他一些财产,奠定了与其他在华轮船势力进行竞争的基础。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一日,公正轮船公司正式移交轮船给太古轮船公司后,以降低运价为手段的竞争立即在太古和旗昌轮船公司间展开。太古轮船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很快站稳脚跟,并从两方面努力扩充其在中国的航运势力。一方面它在1875年以年利5%的利率,从蓝烟囱线的老板贺尔特公司借得债款57万镑,支持太古轮船公司在长江等航线与中国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进行争夺;另一方面则动员英国格拉斯哥的造船主,进一步投资于“中国海船组合”,把资本扩大4万镑,新造船只,于1874年开辟牛庄、汕头间的新航线。这条航线因是新辟,没有其他企业竞争,得以赚得高额利润。到70年代末,太古公司的轮船已经发展到八九艘。

    18833月,太古洋行也仿照怡和洋行集中资本的办法,把中国海船组合合并于太古轮船公司,并将太古轮船公司的实收资本增至50万镑,另从贺尔特公司借债l万镑,辅助建造新船的资金周转。此次合并,虽没有增加新的资金,但通过这次合并和资本集中,太古公司一下子成为拥有20艘轮船(5艘河船和15艘海船),共有净吨22151的大轮船公司。

    此后,太古轮船公司继续扩张实力,在18741892年的20年间,公司从6只轮船10618吨增长至29只轮船34543吨,成为在华轮船航运业中的巨头之一。

    同治十二年(1873)一月,另一家资本雄厚的英商怡和洋行也在上海设立了华船轮船公司(China Coast Steam Navigation Co.),航运额定资本50万两,实收325000两,经营沿海航线。这家洋行曾在同治六年(1867)二月间将一部分船只和财产转让给旗昌轮船公司,并允诺十年之内不进入长江航线。此后怡和洋行主要在沿海一带活动。在同治八年至十年间,怡和洋行代理北清轮船公司经营,购人和接受委托经营的轮船共有6艘,其中一艘在上海一福州之间行驶,其余5艘走北洋航线。

尽管如此,怡和洋行却并不具有这些船只的全部所有权,因为6艘船中,2艘的产权属于北清轮船公司,2艘属于唐景星及其朋友个人,属于怡和产权的只有“久绥号”和“亚平号”2艘。而且,北清因为债务已将自己的轮船抵押给了汇丰银行,随时可能被拍卖。所以怡和只有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才可持续扩展其在沿海航线上的营运。此为怡和洋行创办华海轮船公司的根本原因。

    从华海轮船公司的集股广告中可知,华海的额定资本为50万两,分为5000股,每股100两。认股者的付款方式为:每股首付15两,3个月后再付25两,再3个月后再付25两,剩下的35两以后需要时再付。华海则基本上以原有轮船作价人股:怡和的2艘轮船作价1700股,新订购的“海宁号”作价900股,“天龙号”作价350股,“南浔号”作价400股,合计3350股。由于北清董事会对其船只、仓储等资产开价过高,华海没有接受,故北清的2艘船并未并人。相持不下之际,怡和方面感到时机稍纵即逝,不能继续等待,于是决定向社会募集尚未认购的1650股资金,老沙逊、广源(Davidson & Co.)、云先等洋行认购了700余股,其余都为华商所认购。至此,华海轮船公司的创办最终告成。

    光绪五年(1879),怡和洋行又招募到约30万两资本,创办了一家航行长江的扬子轮船公司(Yangtze Steam Navigation Co.)并同祥生船厂合作,在上海建造了三只适合长江航行的轮船。到光绪六年(1880)末,扬子公司已获净利68149两。同年,怡和洋行开设牛庄、汕头间航线。光绪七年(1881)底,怡和洋行在英国伦敦组成了一个资本120万英镑的印中轮船公司(Ind0China Steam Navigation Co.)这家公司合并华海轮船公司、扬子轮船公司以及怡和洋行的香港、加尔各答航线和新设的牛庄、汕头航线的新造轮船,成为一家拥有13只轮船,净吨12571吨的大型轮船公司。另外,又用新增的资本订造了4只新船,形成一家实力急剧增长的在华外商轮船公司。

此后,怡和轮船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经营活动不断扩张,从1883年到1893年的十年间,这家公司的船队从1312571吨增长到2223953吨。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