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台湾招商局革新时期(1965-1971年)
 

由于进口替代工业发展迅速,而岛内市场又极为狭小,已逐渐呈现饱和,为期继续发展,台湾当局又将发展重工业的计划改变为出口扩张政策,使得岛内经济从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经济模式向“出口扩张”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转化,经济发展的重点也由农业转向工业。从1961年至1972年,共完成了3期四年经建计划。这一期间,经济成长快,物价波动小,是台湾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台湾当局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成为当时外向型经济的主要任务。这一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对航运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而台湾招商局在这一时期,积弊日益突出,不得不进行整顿革新。

第一节  台湾招商局整顿案

一、台湾招商局新整顿案

1964年,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招商局整顿方案,但初期的整顿案成效并不如预期,才迫使台湾当局不得不考虑台湾招商局的整顿。

台湾交通当局于19654月拟订了一个包括增资还债及加强营运等项的《整顿台湾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呈由台湾“行政院”函送“立法院”审查,条例内容仍以企业化的经营为目标,之后,台湾“立法委员”认为本案可由行政程序解决。台湾“行政院”复于10月由“立法院”撤回,当经台湾“行政院”会议通过改订整顿措施四项决议。台湾“交通部部长”沈怡于196512月底,正式宣布按新整顿案整顿台湾招商局,新整顿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台湾招商局应予彻底整顿编制,力求精简,以适应营业实际需要为主,员工除留用者外,一律由交通部拟具办法专案处理。

2)台湾招商局债务,准分别延期,分20年偿还并减低利息(本利共美金2100余万元),由台湾招商局以其营运收入分别如期偿还。

3)增资新台币6亿元,即将现有船舶中的5艘船舶造价债务共5.6亿元,转为财政投资;其余4,000万元,分由台湾当局的相关单位分别投资(计有台湾的中国银行1,200万元,“中央信托局”1,000万元,台湾的石油公司1,500万元,台湾交通银行300万元)。

4)台湾招商局应彻底按企业化经营,其关于待遇、船舶买卖及各项业务处理,为适应国际航运竞争需要,在行政职权范围内由台湾招商局采取措施设法解决。[1]

台湾招商局经此次整顿后,由于资本结构较前健全,实施企业经营及使用财政增资的资本,按20年为期将前负债偿清,每年约还新台币4,000余万元。

台湾招商局于1966年开始实行新的整顿方案,有关整顿改组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如下:改组后的台湾招商局董事计9人,监察人3人,经股东会推选董事张寿贤(原任“交通部政务次长”)为董事长,于1966年元旦就职,当即依照上项办法,实施改组,仍聘王元衡为总经理,以期驾轻就熟,另调“交通部”沙燕昌任副总经理,以资协助。这是台湾招商局迁台后的一次动作较大的人员变革。

二、台湾招商局整顿成效

台湾招商局经过整顿,其组织及人员都有所裁撤,具体如表6-1所示:

6-1  台湾招商局整顿前后组织比较表

1965

1966

备注

董事会秘书室

裁撤业务由秘书室兼办

业务处

业务处

船务处

船务处

会计处

会计处

财务处

裁撤业务由秘书室兼办

供应处

裁撤业务由船务处兼办

企划处

裁撤业务由秘书室兼办

总务处

裁撤业务由秘书室兼办

人事处

人事室

改处为室

秘书室

秘书室

安全室

安全室

设计研究委员会

裁撤

资料来源: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藏:《本公司整顿一年来情形》,卡匣号:56001,档号:103

由表6-2可见,台湾招商局经过精简,计裁撤单位6个,职员减少2/3,工友减少4/5,基本解决了组织庞大,职权混淆,员工众多等问题。

6-2  台湾招商局整顿前后人员数额比较表

单位

区分

1965

1966

备注

总公司

管理人员

198

65

调岸办公船员

19

18

工友

114

18

基隆分公司

管理人员

29

14

调岸办公船员

3

3

工友

17

4

高雄分公司

管理人员

42

14

调岸办公船员

3

3

工友

20

4

东京分公司

管理人员

13

7

驻美代表处

管理人员

9

6

驻菲代表处

管理人员

1

改为兼任不支薪

总计

管理人员

292

106

调岸办公船员

25

24

工友

151

26

合计

468

156

※不包括营运船舶船员、储备船员及理货船员。

资料来源: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藏:《本公司整顿一年来情形》,卡匣号:56001,档号:103

在债务方面,台湾招商局的12亿债务,台湾当局寓意减低利息,美金债减为5厘,台币债减为6厘,本利共分20年偿还。另外,以“海行”、“海健”、“海忠”、“海勇”、“海上”5艘船舶的债务56,000万元,通过立法程序,由台湾当局列入预算,代为偿还。在增资方面,由台湾中国银行投资1,200万,台湾中央信托局投资1,000万,台湾交通银行投资300万,台湾中国石油公司投资1,500万,共4,000万。此外,还由台湾当局代偿大湖型船旧债14,300万元。台湾招商局董事长张寿贤于19661212日,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总理纪念周报告整顿台湾招商局一年的整顿措施及成果,概括整顿后的成效:

1)精简机构减少人员虽已达预期之目的,但困扰并未解除。

2)债务虽减轻一半,但负担仍复沉重。

3)增资虽有巨额,但亏损仍待弥补。

4)经营情形虽尚属良好,但持久必成问题。

5)现有船舶必须汰旧更新,以维持营运力量。

6)必须积极增加船舶,配合国际贸易,扩张营运力量,以加大偿债能力。

7)“国营事业”管理法规,如不适时修改,人才外流势难避免,揽货经营势难与民营竞争。

8)国营事业新增加之货源,如不能明令规定由国营航业承运,国营台湾招商局将失去存在之意义。[2]

经过整顿,台湾招商局的整顿效果非常明显,经营状况如表6-3所示:

6-3  台湾招商局1965-1966年经营状况简表

项目

1965

1966

增减

货运量

106万吨

111万吨

49,000

业务收入

366,000

40,000

3,400

航行时间

51.3%

53.5%

2.2%

业务费用

2,355

1,998

357

管理费用

755

479

276

船舶修理

274

224

50

修理费用

2,853

2,331

522

物料费用

1,267

1,062

205

燃油单价

重油

14.52

13.96

284

中级柴油

18.38

16.42

轻柴油

31.68

29.15

海事案件

13

4

9

资料来源:《总经理报告本公司业务状况提要》,台湾招商局:《招商通讯》,第5期,19661215日,第5页。

19661130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员会通报台湾招商局整顿概况:管理人员减少了3/4,工友减少了4/5;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9.4%;业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减350余万元;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减200余万元;修船费用,比去年同期减500余万元;物料费用,比去年同期减200余万元;海事案件为历年最少之一年。[3]

再从台湾招商局营业内外的收支情况,看台湾招商局整顿前后的对比情况。从表6-4可以看出,1966年比1965年减少亏损8,289万元,除去由台湾当局分担偿债利息2,165万元及未留用人员费用832万元,共2,997万元,系实施整顿,又政府增资分担外,实际亏损减少5,292万元,系1966年度整顿之真正效果。[4]

6-4  台湾招商局整顿前后营业收支对比表

项目

1965

1966

增减比较

营业内收入

44,232万元

46,707万元

2,475万元

营业内支出

46,584万元

46,393万元

191万元

营业内亏损

2,352万元

314万元

增加盈余2,666万元

营业外收入

1,131万元

1,844万元

713万元

营业外支出

9,061万元

4,151万元

4,910万元

营业外亏损

7,930万元

2,307万元

减少亏损5,623万元

年度盈亏总计

10,282万元

1,993万元

减少亏损8,289万元

资料来源: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藏:《本公司整顿一年来情形》,卡匣号:56001,档号:103

台湾招商局经过整顿虽然初步呈现效果,但同时还存在不足,债务虽然减少一半,但每年仍须负担本息5,200万元以上;增资虽有6亿,但仅能弥补以往的亏损;人才外流情况,依然严重;揽货的束缚,依然不能与民营公司竞争。因此,1969722日,台湾招商局又颁布全面革新纲要,以“配合经济发展,适应国防需要,便利人民生活”为目标,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厉行全面革新:(1)刷新政风,厉行法治;(2)健全机构,改进人事;(3)加强研究发展,改进业务经营;(4)严密财务管理,控制运营成本。[5]但台湾招商局整顿案基本解决了所存在的问题,因此这个革新纲要,并未引起台湾当局和台湾招商局的高度重视。

第二  台湾招商局建造新船

1965-1974年,台湾招商局配合台湾当局政策,制订十年建造新船计划,“由于今年来台湾工业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量日增,为配合未来十年经济情况,必须增辟航线,改善船舶性能,本公司并为求扩展远东至美洲间国际航运,拟于本十年计划中筹建散装专用船,以裕营收。”[6]台湾招商局根据计划,拟建造高速货轮4艘、矿砂专用船1艘、散装货专用船1艘、冷藏船1艘、货轮2艘、木材船1艘、油轮1艘。[7]台湾招商局在整顿稍有成效后,财务营业状况转佳,适应国际航运形势,兴建大批新船。

一、购建“海义”、“海礼”

1956年起,台湾输往日本的香蕉数量日增,旺季时每月可达150万篓,但输日香蕉的船舶仅有15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1967511日,台湾招商局新购冷藏船“海义”号,从德国汉堡抵达高雄,该船为载重3,500吨的运蕉专用船,拥有冷藏货舱4个,容积达237,355立方尺,可装载香蕉3.5万笼左右,该船对台湾招商局配合台湾香蕉输出有重要意义。[8]

针对台湾输日香蕉,台湾当局决定自建冷藏船,台湾招商局即委托台湾造船公司建造“海礼”轮。“海礼”轮为载重5,686吨,航速14.6节,主机为MAN柴油机,马力4,200匹。1968812日安放龙骨,同年115日下水,[9]196936日,在基隆举行交船仪式。该轮按照运蕉的需要而建造,载蕉容量约3.4万篓,冷冻能力约为300冷冻吨,通风能力每小时70次,降温能力每小时1.2华氏度,货舱通风采用垂直循环方式。[10]该轮的建造,对于台湾香蕉输日,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造“海威”

在世界航运的趋势中,吨位方面日益大型化,性能方面则日益专业化。吨位的大型化在油轮方面表现尤其明显,而性能的专业化则以货轮最为明显,不定期的货轮则从散装船发展为专业的矿砂船、木材船等。台湾招商局在筹建运蕉船“海礼”轮的同时,还积极准备建造木材船“海威”轮。“海威”轮于1968215日订约,交由日本大阪佐野安船渠株式会社建造,1969712日安放龙骨,103日下水,1124日交船。“海威”的设计以载运原木为主,谷类和散装货为辅,载重吨位17,405吨,航速14节,主机为MAN柴油机,马力7,200匹。“海威”轮无论在载重吨位,还是在马力上,都大大超过台湾招商局先前的轮船。[11]

三、建造货柜船“海庆”、“海茂”、“海业”

自“海健”和“海行”加入台美航线后,台湾招商局业务大增,因此拟再建造6艘定期船,但因航运形势的变化,最终只建造了3艘。这3艘船“海庆”、“海茂”和“海业”由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承建。“海庆”于1969619日安放龙骨,829日下水,1125日交船。“海茂”于197049日安放龙骨,74日下水,1024日交船。“海业”于1970529日安放龙骨,94日下水,124日交船。这3艘船载重12,700吨,航速19.75节。这3艘船比起“海健”、“海行”在性能上又有所突破,航速提高了近2节,而且加装了运载货柜的设备。[12]

四、建造新式散装船“海权”、“海乐”、“海荣”

随着世界航运形势发生变化,货柜船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台湾招商局已经签约建造了“海庆”、“海茂”、“海业”3船,经多方斟酌,决定再建造3艘散装船。这3艘船经招标,由日本佐野安船渠株式会社负责承造,于1970224日订约。“海权”于1971414日安放龙骨,623日下水,812日交船。“海乐”于1971626日安放龙骨,831日下水,1027日交船。“海荣”于1971831日安放龙骨,112日下水,1228日交船。这3艘船的载重吨位26,400吨,航速14.6节,主机为SULZER柴油机,马力为9,900匹。这3艘船的设计以装载木夹板为主,同时兼顾谷类和矿砂,因此货舱舱口较大,货物可以直上直下,毫无阻碍。机舱内还设有集中控制系统,性能比“海威”更进一步。[13]

五、租赁“伏羲”、“轩辕”、“有巢”、“嫘祖”

196924日,由中国石油公司出资,委托台湾造船公司向日本石川岛重工签约订造的“伏羲”号在日本举行交船仪式,该轮载重99,157吨,马力20,700匹,航速15.25节。该船以“空船”方式租与台湾招商局营运,再由台湾招商局以“论时”方式租与中国石油公司使用,错综复杂的营运关系也反映了台湾招商局与中国石油公司复杂的关系。[14]

1970625日,有中国石油公司交由日本石川岛播磨工业株式会社承造的10万吨大油轮“轩辕”号在基隆举行交船仪式。该轮因油舱增大,原油容量大大增加。该轮中国石油公司交由台湾招商局营运,使台湾的运油船队又增加了新的生力军。[15]

1970113日,中国石油公司交由台湾造船厂建造的10万吨大油轮“有巢”号在基隆举行下水典礼,该轮由台湾招商局代为营运,大大增强了台湾招商局海上原油运输能力。[16]

1972726日,中国石油公司交由台湾造船公司承建的10万吨大油轮“嫘祖”号在基隆交船,加入台湾招商局的船队,首航中东运输石油。[17]

4艘油轮的加入台湾招商局的船队,大大扩充了运油船队的实力,同时也反映了台湾招商局与台湾中国石油公司错综复杂的关系。

6-5  台湾招商局1965-1971年度船舶登记数

单位:艘、吨

年份

台湾各航业公司总数

台湾招商局

艘数

总吨位

载重吨

艘数

总吨位

载重吨

1965

145

779,058

1,073,156

22

164,342

208,448

1966

143

710,665

1,004,531

19

135,250

192,327

1967

145

716,895

1,016,904

19

130,867

184,972

1968

164

900,527

1,272,085

18

129,484

184,907

1969

174

1,008,697

1,464,026

21

204,281

316,981

1970

170

1,129,916

1,716,431

21

298,674

496,593

1971

180

1,309,043

2,015,248

23

341,708

565,663

资料来源:台湾“交通部”编印:《中华民国交通统计要览》,台北:台湾“交通部”,1980年,第282-283页。

1965-1971年,台湾招商局的船舶数量似乎变化不大,在20艘上下徘徊,但其总吨位和载重吨却有质的变化,1971年总吨位是1965年的总吨位的207%,而1971年的载重吨是1965年载重吨的271%。随着台湾民营航业公司的发展,台湾招商局的实力又有所下降。从1971年数据来看,台湾招商局拥有23艘船舶,仅占台湾各航业公司共有180艘的12.78%,而总吨位和载重吨,台湾招商局分别占台湾各航业公司的26.10%28.07%

第三节  发展海外航线及运营情况

1964-1973年为台湾经济快速发展期,在外资引进、廉价人力成本,以及台湾当局优惠政策的驱使下,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高度的出口导向为其特征。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外贸的快速增长,直接刺激台湾航运的发展。台湾招商局的海外航线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一、发展海外航线

台美定期航线名为定期航线,但实际船只调配并不是真正的定期航线。自1970年起,台湾招商局“在不影响收入之条件下将回程航线,由美----美,尽量改为美---美”。[18]航线的调整,台湾招商局节省了航期,增加船舶运转,同时加强揽载台湾出口什货,减少湾靠日本港口,增加了营业收入。“每一航次约可节省10余天,减少成本约美金15,000元左右”。[19]调整航线之前,台湾招商局各轮每年仅能航行2.5来回航次,1971年,“海行”、“海健”两轮超过3来回航次,“海富”、“海达”及“海明”也均能达到3来回航次。 [20]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对外航运日益频繁,众多公营及民营轮船公司纷纷兴起,与台湾招商局形成激烈的竞争,这在台日航线的运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1964-1974年间,台湾输日的香蕉箱数一直维持1,200多万箱以上,香蕉成为台日航线中最重要的货物。此时期众多公营及民营轮船公司投入到台日运蕉航线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约有25艘台日航线的定期运蕉冷藏船,除了台湾招商局的“海仁”号、“海礼”号、“海义”号,还有台湾航业公司的“台青”号、“台蕉”号、“台云”号,新台海运公司的“安台”号,大成海运公司的“福仁”号、“福蕉”号,永大海运公司的“东青”号,侨果航业公司的“侨果”号,大洋航业公司的“建福”号、“建国”号、“建台”号、“建兴”号、“建昌”号、“中泰”号,信义航业公司的“信德”号、“信义”号,国际海运公司的“国丰”号、“国富”号,复兴航业公司的“复青”号,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玉山”号、大阪商船株式会社的“高砂”号等。[21]台湾招商局为保证香蕉的新鲜度,增加外销的竞争力,购买冷藏船投入营运。1964-1972年间,台湾招商局一共购买了2艘冷藏船,都投入到运蕉行列,以巩固其优势地位。

自从中国油轮公司归并入台湾招商局之后,台湾所需要的石油便由台湾招商局负责承运。台湾对于进口石油仰赖极深,原油是台湾招商局相当重要的运输任务与商机。1969年,台湾招商局向中国石油公司租用3艘油轮,总吨数高达30万吨。双方以租借方式展开合作,对于财务状况一向吃紧的台湾招商局而言比较有利,对石油公司而言,也能免除自己经营航务的困扰,可说是互利互惠。

至于其他航线,台湾招商局也曾运送菲律宾、泰国、马来半岛等进出口货物,并且运用小油轮分担台湾环岛油运需求。

二、运营情况

1965-1971年间,伴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招商局建造新船,淘汰旧船,其船舶数量和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5  1965-1971年台湾招商局船舶统计表

单位:艘、吨

年份

台湾各航业公司总数

台湾招商局

艘数

总吨位

载重吨

艘数

总吨位

载重吨

1965

145

779,058

1,073,156

22

164,342

208,448

1966

143

710,665

1,004,531

19

135,250

192,327

1967

145

716,895

1,016,904

19

130,867

184,972

1968

164

900,527

1,272,085

18

129,484

184,907

1969

174

1,008,697

1,464,026

21

204,281

316,981

1970

170

1,129,916

1,716,431

21

298,674

496,593

1971

180

1,309,043

2,015,248

23

341,708

565,663

资料来源:台湾“交通部”编印:《中华民国交通统计要览》,台北:台湾“交通部”,1983年,第292-293页。

6-6  台湾各航业公司船舶数及吨位统计表

单位:千吨

轮船公司

1970年底

1971年底

艘数

总吨

载重吨

艘数

总吨

载重吨

公营

台湾招商局

22

298.7

496.6

23

341.7

565.7

台湾航业公司

10

67.1

95.4

13

139.8

223.2

台湾航业公司(千吨以下)

1

0.8

0.4

1

0.8

0.4

民营

复兴航业公司

11

86.1

115.6

10

82.5

109.5

中国航运公司

6

67.6

76.8

6

67.6

76.8

益利轮船公司

6

80.3

134.9

6

80.2

134.9

益寿航业公司

4

48.0

74.9

5

64.3

101.0

其他公司(千吨以上)

83

465.9

699.8

91

518.4

782.7

其他公司(千吨以下)

28

15.5

21.9

25

13.8

20.9

合计

170

1,129.9

1,716.4

180

1,309.3

2,015.2

资料来源:台北市银行征信室:《我国航运业调查报告续篇》,台北:台北市银行征信室,1973年,第8页。

台湾招商局的船舶虽然从196522艘发展到197123艘,其间还一度数量减少,但从总吨位和载重吨来看,却是有长足的进展。相反,台湾各航业公司的船舶总数、总吨位、载重吨却是逐年上升的趋势(1966年略有下降),这说明其他航业公司在此期间也发展迅速。

从表6-7可以看出,台湾招商局不但在船舶的数量上受到其他航业同行的冲击,在货运总吨数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已经不能达到占台湾各航业公司货运总吨数的1/3,最低的1970年才仅为13.98%。而台湾招商局的货运延吨海里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1969年仅占台湾各航业公司货运延吨海里的1/5强,说明其他航业公司也纷纷从事远洋运输,与台湾招商局竞争激烈。

6-7  1965-1971年台湾招商局与台湾各航业公司货运对比表

年份

台湾各航业公司

台湾招商局

台湾招商局所占比例

总货运吨数

1

总延吨海里

2

货运吨数

3

延吨海里

4

%

3/1

%

4/2

1965

5,886,976

27,304,641,030

1,104,025

6,732,298,117

18.75

24.66

1966

5,888,192

25,382,454,210

1,213,386

6,971,799,189

20.61

27.47

1967

5,658,446

22,355,384,297

1,157,495

6,242,701,915

20.46

27.92

1968

6,340,174

25,373,860,401

1,309,898

7,240,436,309

20.66

28.54

1969

7,318,921

29,948,520,827

1,296,762

6,045,073,434

17.72

20.18

1970

8,612,634

44,800,038,354

1,204,344

9,131,405,968

13.98

20.38

1971

12,570,975

78,095,101,094

3,901,517

37,726,333,589

31.04

48.31

资料来源:台湾“交通部”编印:《中华民国交通统计要览》,台北:台湾“交通部”,1980年,第284-285页。

6-8  1965-1971年台湾招商局货运航线表

单位:吨

年份

总计

台日线

日台线

远洋线

近海线

环岛线

1965

1,104,025

136,307

86,605

770,373

110,576

164

1966

1,213,386

193,653

88,209

823,690

107,834

1967

1,157,495

134,272

77,206

789,763

156,035

219

1968

1,309,898

160,964

87,986

873,884

160,148

26,916

1969

1,296,762

191,855

98,532

736,129

131,038

139,208

1970

1,204,344

134,133

93,168

697,465

168,069

111,509

1971

3,901,517

133,431

104,879

3,422,783

214,434

25,990

资料来源:台湾“交通部”编印:《中华民国交通统计要览》,台北:台湾“交通部”,1983年,第294-297页。

6-9  1965-1971年台湾招商局货运种类表

单位:吨

种类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26,350

87,323

21,742

53,306

47,356

35,565

14,303

28,800

20,600

2,098

2,023

46,311

33,694

24,012

28,175

56,515

130,968

131,893

142,681

45,077

40,713

31,934

8,878

13760

2,671

香蕉

24,360

102,163

105,113

124,181

165,061

88,674

88,592

肥料

23,064

25,042

5,665

16,152

38,832

39,143

木材

23,029

57,864

17,067

252

297

矿砂

43,955

46,433

77,965

145,082

74,596

56,966

58,373

钢铁制品

55,708

61,761

117,428

74,859

7,396

21,409

水泥

500

21,500

30,600

22,250

9,992

24,720

豆类

84,561

105,077

42,055

3,094

34,771

51,622

32,020

油类

224,045

279,649

273,062

323,125

392,855

365,070

3,193,519

棉花

8,206

18,050

30,555

21,347

11,433

10,537

13,118

玉米

51,559

16,038

7,783

46,267

42,852

33,154

罐头

1,027

3,042

1,100

1,333

汽车及零件

24,167

27,538

28,371

27,587

17,390

12,247

资料来源:台湾“交通部”编印:《中华民国交通统计要览》,台北:台湾“交通部”,1980年,第292-293页。

在这期间,台湾招商局的运营还是以货运为主,货运的航线仍以远洋航线、台日航线为主,近洋航线和环岛线为辅。在台湾招商局的货运中,传统糖、香蕉已经占有重要比例,但随着台湾工业的发展,此时期,油类、钢铁制品、汽车及零件等开始上升。

由表6-10的统计可以看出,台湾招商局经过整顿后,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营业外支出仍是其重要负担。如果仅看营业内的收入与支出,基本相差不多,营业收入基本可以满足营业支出,并有所盈余。可以说,营业外支出是导致台湾招商局亏损严重的重要因素。此时期最后两年,1970年和1971年,虽然营业外支出还高居不下,但营业收入的增加,使这两年的总营业支出没有亏损。

6-10  1965-1971年台湾招商局营业收支表

年份

收入

支出

盈(+)亏(-)

总计

营业

收入

营业外

收入

总计

营业

支出

营业外

支出

1965

453,628

442,321

11,307

556,450

465,839

90,611

(-)102,822

1966

485,764

467,324

18,440

503,483

461,970

41,513

(-)17,719

1967

522,444

508,609

13,835

546,075

497,486

48,589

(-)23,631

1968

540,747

537,481

3,266

603,329

545,669

57,660

(-)62,582

1969

613,881

609,069

4,812

623,168

584,839

38,329

(-)9,287

1970

860,841

772,287

88,554

753,532

667,155

86,377

107,309

1971

1,004,432

976,528

27,904

1,004,432

867,388

137,044

0

资料来源:台湾“交通部”编印:《中华民国交通统计要览》,台北:台湾“交通部”,1983年,第310-311页。

 

由于船只老旧、财务危机以及海事事件的发生,促使台湾招商局在台湾当局的干预下,进行整顿。通过整顿,台湾招商局不仅人事、财务等问题得到解决,而且积极兴建新船,参与对外航运。当时台湾正处于发展加工业的时代,轻工业已具规模,进口工业产品,输出初级加工制品,为了配合台湾打开外销市场,台湾招商局积极建造的新船,使轮船在吨位上与性能上均有显著改进。其时台湾的外贸进出口剧增,由此刺激台湾航运业的发展,作为台湾航运业老大的台湾招商局也有所发展。



[1] 台湾招商局:《招商局整顿案》,19654月。

[2] 《董事长报告本公司整顿概况》,台湾招商局:《招商通讯》,第5期,19661215日,第3-4页。

[3] 沈怡:《整顿招商局概况报告》,台湾招商局:《招商通讯》,第5期,19661215日,第1页。

[4] 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藏:《本公司整顿一年来情形》,卡匣号:56001,档号:103

[5] 《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革新纲要》,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678期,19697月,第39-40页。

[6] 台湾“国史馆”藏:《交通运输部门十年长期发展计划(1965年至1974年)》,目录号:233,案卷号:1228

[7] 台湾“国史馆”藏:《交通运输部门十年长期发展计划(1965年至1974年)》,目录号:233,案卷号:1228

[8] 《海义轮首航返国,将在高装蕉运日》,台湾招商局:《招商通讯》,第10期,1967515日,第5页。

[9] 《新建冷藏船海礼轮在基举行下水典礼》,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2期,19691月,第28页。

[10] 陈友德:《迁台以来造船工作的回顾》,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29期,197112月,第24页。

[11] 陈友德:《迁台以来造船工作的回顾》,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29期,197112月,第24页。

[12] 陈友德:《迁台以来造船工作的回顾》,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29期,197112月,第25页。

[13] 陈友德:《迁台以来造船工作的回顾》,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29期,197112月,第25页。

[14] 陈友德:《接收伏羲轮侧记》,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3期,19692月,第22页。

[15] 《轩辕油轮》,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14期,19709月,第52页。

[16] 《有巢下水》,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16期,197011月,第59页。

[17] 《十万吨油轮“嫘祖”号廿六日参加公司船队》,台湾招商局:《招商局通讯》,第36期,19727月,第57页。

[18] 台湾“国史馆”藏:《五十九度营业决算书》,目录号:233,案卷号:3308

[19] 台湾“国史馆”藏:《五十九度营业决算书》,目录号:233,案卷号:3308

[20] 台湾“国史馆”藏:《六十年度工作检讨报告》,目录号:233,案卷号:1597

[21] 刘淑靓:《台日蕉贸网络与台湾的经济精英》,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第104-105页。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44239号
深圳网站建设沙漠风
地址:中国 深圳 观海路
电话:86 755 26887003 / 2688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