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骏


  马家骏,字健行,1892年生于上海市青浦县观音堂聚龙桥村瓜子浜。吴淞商船学校1914年第一期毕业生。

  1917年,马家骏25岁,进入上海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武昌”轮代理二副。在职三年间,受尽外国人的欺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籍海员陆续返沪,中国海员受到排挤,他被无理解雇。之后,他进哈尔滨戊通轮船公司工作,先被委派去松花江和黑龙江调查航务,继而被委任为“海城”轮大副。1921年马家骏回到上海,任肇兴轮船公司“华利”、“肇兴”、“和兴”等轮二副和大副多年。

  1928年,马家骏进上海招商局,当时招商局的海轮船长都由外国人充任。为大力培养本国航海技术人才,招商局总办赵铁桥冲破各阻力,任命了一批中国江海轮船船长。1928年7月,时年36岁的马家骏由大副递升招商局“图南”轮船长,并被评为甲级船长,成为中国第一任海轮船长。1929年3月,招商局又派他替代外国船长接任“新昌”轮船长,行驶南洋线。后又任“海晏”轮船长,行驶上海——温州线。1931年1月他被调到“新铭”轮,行驶北洋线。1933年秋天,“新铭”轮从威海卫驶回上海,途中遇到了台风。全体船员在马家骏的指挥下,奋不顾身,全力拼搏,经过24小时与风浪的苦战,“新铭”轮终于驶出了危险圈,安全地驶回上海。事后,马家骏写有《新铭轮历险记》一文,曾被编入当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

  1934年招商局用庚子赔款订造了“海元”、“海亨”、“海利”、 “海贞”四艘新船,这是当时招商局最好的海轮。马家骏被指派为“海亨”轮船长。“海亨”轮行驶于上海、汕头、香港、广州之间。因为船长是中国人,“海亨”轮初经香港时,港英政府不准其在香港出售客票,经过马家骏的严正交涉,才获得解决。“海亨”轮是第一艘可以在香港出售客票的由中国人任船长的中国轮船。

  1937年3月,招商局决定开辟厦门至菲律宾马尼拉的国际航线,马家骏率“海亨”轮圆满地完成了处女航。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招商局总经理蔡增基带领部分海轮及人员撤退到香港。为保全局产使之免落敌手,招商局与美商卫利韩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其代管局产。1938年8月,马家骏领船移交,交船后他回到上海,留职停薪。当时很多与敌伪有关系的航业机构,请他出来工作,但他热爱祖国,宁愿过清苦的生活,决不丧失气节,断然拒绝。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招商局从重庆迁回上海。马家骏回局恢复工作,任总船长之职。抗战虽然胜利了,但是黄浦江的引水权,仍然为英美等国所霸占。为收回国家主权,不再让外国人领船任意出入我国港口,马家骏奔走疾呼,会同金月石、秦铮如、李云衢、翁纪清、滕士标等船长16人,发起组织了上海铜沙区引水公会。经过斗争,收回了铜沙区引水权。1947年10月3目,马家骏以第一个中国引水员的身份,出色地引领中国油轮公司的万吨级油轮“永洪”号出海开往伊朗。当时上海各报曾竞相报道此事:1947年10月4日《大公报》的标题是“永洪油轮开伊朗。由中国人引水驶出,恢复了丧失了四十七年的引水权”。《新闻报》的标题是“国人引水第一声,永洪轮昨放铜沙,马家骏船长首开记录”。

  上海解放前夕,徐学禹在台湾对马家骏不断施加压力,要求其驾船去台湾(尤其是打捞用船舶),主持船只调动等有关事宜。国民党特务也派人对马家骏实施武装看守,要挟他驾船赴台。马家骏利用上厕所的偶然机会,摆脱了监视,从招商局大楼后门出走,避居陈干青船长家多日。在共产党的教育下,马家骏与胡时渊、黄慕宗等人决心留在上海,做好招商局的护产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全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马家骏继续投身于祖国的航海事业。他先后担任上海海运局总船长、海监室副主任、船务部第二副经理、顾问室顾问、中央交通部海事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等职。

  1970年11月21日马家骏不幸逝世,终年78岁。马家骏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早期船员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个“第一”,是中国海员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热爱祖国,与祖国共命运,是一位深怀爱国情怀的招商局人。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