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华民


  1950年,在世界十大新闻里有一条是“香港招商局13艘海轮和600余名海员起义回归新中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与尚健在人世的招商局起义船长、海员不会忘记董华民这个名字。董华民是第一个以共产党员身份在香港活动、领导并策划起义轮船、海员最终胜利返回祖国的领导人,他和招商局的海员一起,为建立、开拓新中国的航运事业付出了勇气、心血和智慧,渡过了难忘的岁月。
  董华民于1916年2月生于山东蓬莱县马连庄村一个贫农家庭。1924年至1932年在家乡边务农边读书,到高小毕业。1933年在莱阳县教育界当小学教员,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因党员身份暴露离开本乡,先后任中共山东招远县县委书记、山东蓬(莱)黄(县)战区指挥部第三总队政委、蓬莱县政府行署主任、招北县县长。1945年任胶东行署交通局副局长、军区兵站处副处长、胶东支前司令部民站部长。1949年任山东济南华东区公路运输公司运输处长兼济南分公司经理、华东财委南下二大队副队长。长期革命战争生活,磨练了董华民坚毅、勇敢、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1949年5月28日,董华民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接管委员会航运处主任、驻招商局军代表于眉任命为接管上海招商局助理军代表,负责招商局业务部工作,从此,董华民在和平年代,投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13艘海轮、600余名海员在香港起义。由于当时香港境外的水域游弋着国民党军舰,万山群岛尚未解放,起义船舶短期内无法驶回大陆。而香港历来是各种政治势力的集散地,当时在此地我们既没有枪杆子,又没有政权,国民党特务利用港英当局的纵容,企图劫走船只,甚至动用暗杀、武装爆炸等手段,煽动和威胁起义海员离船。面对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海员确保财产,保证船和人顺利返回祖国大陆,把起义坚持到底。1950年1月19日,上海招商局军事总代表于眉、总经理胡时渊发文香港分公司,“特派黄副总经理慕宗董代表华民前来办理接管工作、并传达一切。”并在1950年1月23日签发了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信托书:“兹委托张德甫董华民两同志全权代表本公司接管招商局香港分公司及澳门暨其他一切资财人员。”。
  董华民在广州接受中共华南局叶剑英的指示后,于1950年2月5日到达香港,当时他还是个三十岁出头的青年,但庄重、和蔼的仪态给人一种亲切感,共产党员的特殊身份,使他很快成为了起义船员中的领导核心。他到港后参加香港招商局局务会议,支持和参与了香港招商局旨在为保护所有财产档案帐册以及留港船只的“招商局护产委员会”,他在特定环境下制定的审时度势的斗争策略,显示了一个富有长期革命斗争和政治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的才智。
  当时起义后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反动报章叫嚣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台湾派来的特务煽动起义海员“反水”,提出“开船到台湾有重赏,留港无罪船开大陆严办”,既以投匿名信和子弹威胁,又以美金及到海外工作引诱,还有编造谣言,使部分海员产生动摇。董华民感到一定要首先争取人心,稳定海员情绪,于是先抓思想,抓事实教育。他领导成立招商局工会和各轮工会支部,在船上建立学习制度,讲全国解放后的大好形势,讲党的政策,提高海员明辨是非的能力。习惯于海上航行的海员,一旦长期停船,反而感到生活枯燥,坏人趁机唆使海员赌搏、吃喝玩乐、拉人下水。董华民和海员中的积极分子就组织大家开展唱歌、跳舞、办图书馆等文娱活动,团结了众多海员。由于停航没有了航行津贴,他与海员一起,想办法节约开支,解决海员的生活困难问题。
  1950年4月,特务在“两航”飞机内安的炸弹炸响了,水产部起义渔船也被国民党特务武力抢走。为防不测,董华民组织海员成立各轮纠察队,配备枪支,昼夜巡逻。他指挥全局,不仅做好香港公司员工和船长的工作,同时策划“永灏”轮起义,遥控“海玄”轮在新加坡的护产斗争。此外,他还坚持做统战工作,譬如杜月笙请他吃饭,他不顾个人安危去赴宴。
  他工作踏实又严谨,足迹遍及每一艘船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从船长到水手、从轮机长到生火都给以普遍的关注,从中发现和组织积极分子共同保护起义船舶和财产。特务仇视董华民,阴谋暗杀他,幸得海员保护没有得逞。在香港这个觥筹交错的花花世界里,他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本色,身穿仅有的一套皱巴巴的西装,午餐时和普通海员同端一碗大卤面……起义人员不论是船长还是海员,都从他身上真切了解了共产党员吃苦在前、英勇顽强的品质,切实感受了共产党干部清正廉洁的风范。经过9个多月的护产斗争,13艘海轮600余名起义人员终于离开香港开返广州。1950年10月30日下午2时,在广州大同酒家五楼举行招商局香港起义员工胜利归国联欢大会,庆祝13艘海轮护产斗争的胜利,大会由董华民致开幕词。
  1950年11月,奉招商局上海总公司指示,将归国的11只海轮暂委托招商局广州分公司领导管辖,员工在广州分公司任职,派董华民为上海总公司驻穗代表,领导和协助广州分公司处理有关各海轮之重大问题。1951年2月,起义海员调往南京集训,董华民任南京中国海员训练班主任。当时正值镇反运动,董华民顶住来自上面左的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不伤害一个好人,没有留下一桩冤假错案的后遗症,维护了起义海员爱国爱党的热忱。董华民的所作所为受到起义海员的尊重,他们都把他当作指路人、老领导、老朋友,长久地保持着与董华民的联系。
  “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对一些起义人员有冲击,部分人还受了委屈。当董华民知道后,为他们写证明材料,澄清不实的指责。起义的香港招商局经理汤传篪、“蔡锷”轮船长及驻埠船长左文渊的档案里,都有董华民为他们写的还其清白的证明。曾为香港招商局军代表的他,对起义海员始终肩负着一种前瞻的责任感。四十年中,他的心一直与起义海员心心相通。在他去世前几个月,还给起义的原海厦轮王俊山船长写信,殷切要求王俊山以老船长的身份,勉励分散在各地的招商局起义海员正确地对待历史,把光荣的过去变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董华民自1951年2月离开香港招商局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与招商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951年7月,董华民调任中国海外运输公司副经理。1952年9月11日,在招商局改组后的华南区海运管理局任代局长、第一副局长。1953年6月20日华南区海运管理局改为广州海运管理局,董华民任副局长。1955年至1962年,任天津港务管理局局长。1962年4月2日任中阿(阿尔巴尼亚)轮船股份公司中方总经理。1965年10月至1969年1月任远洋运输局副局长(中远公司副经理),期间1967年6月22日任中国坦桑尼亚联合海运公司中方董事长。1969年1月1日交通部撤销各业务司局,将远洋运输局、水运管理局、船检港监局、公路运输局、民间运输局合并,改称运输组,由董华民分管远洋运输工作。1970年至1981年,他先后任交通部远洋运输局副局长、水运局、办公厅负责人,外事局局长。从1950年9月至1981年5月,担任招商局第一届至第五届董事会董事。
  董华民1982年离休,1996年5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0岁。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