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航程又添新画卷

    近日,档案馆从藏家手中喜获民国时期招商局“海亨”轮照片册一本,照片册详细地呈现了“海亨”轮全景和不同舱位的内室结构、酒吧、船长休息室等基本面貌,真实地反映了上个世纪30年代招商局的轮船情况。 

    1933年招商局利用庚子赔款在英国制造了“海元”“海亨”“海利”“海贞”四艘海轮,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海轮。1934年抵沪,船长101米,宽13.9米,深5.9米,吃水5.3米,总吨位3415吨,净吨位2108吨;两层甲板,功率2500马力,航速13.6海里每小时。“海亨”轮主要行驶于上海、汕头、香港、广州之间。它是第一艘可以在香港出售客票的由中国人任船长的中国海轮。1937年3月,“海亨”轮圆满的完成了新开辟的厦门至菲律宾马尼拉的国际航线的处女航。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应付日军的封锁,曾一度悬挂菲旗。后来招商局总经理蔡增基将上海业务委托美商卫利韩洋行代理,并将四大海轮连同总公司及资料账册迁往香港,1938年7月,日军进攻香港前,招商局在香港将“海亨”轮及其它三艘海轮出售予英商怡和洋行。 

    “海亨”轮在招商局只运营了短暂的四年时间,但它很好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海轮的基本面貌,对于研究中国航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康苗苗 图/张建省)

返回

上一篇: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挂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下一篇:对外经贸大学施建军校长一行参观招商局历史博物馆